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物质供应是有限的,也有断的时候,要是护持佛法,使未来的很多人得度,这个功德无量。为佛僧造寺,量等十四洲,这个含义,前面的经文..

吾学佛,然后知儒。这句在历代士林学子中广为流传的肺腑之言,出自北宋宰相张商英之口。张商英(10431121年),四川新津人,字天觉,自称无尽居士。他从小天资聪颖,过目成..

有些人,似荷,只能远观有些人,如茶,可以细品有些人,像风,不必在意有些人,是树,安心依靠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心柔顺了,一切就安定了心清净了,生活就美好了心快乐了,幸..

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知道,学佛想获得佛法真实利益,一定要做个恭恭敬敬的好学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我们要..

问: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去照顾他们,但是我先生就是不让我回去。理由是他们家里生活苦,怕我身体不适应。我说:这个你不要担心。然后他就说:..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心真则凡所动作言行举措,无一事而不真;行实则凡所云为,无一行而不实。故真实如好种子,其余作为立行种种,皆发生之缘,以是之故..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是知圣人之心。以慈为本。经云。孝名为戒。斯则戒以孝为本。以一切众生。有知觉者。皆有佛性。若杀生。则..

问: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把佛法称为“人间佛教”,师父您是如何看的?常敏法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就是让我们放下贪瞋痴烦恼,放下自己的颠倒妄想分别执著,..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

放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放下是心态的选择,是生活的智慧。学会放下,压力、烦恼、敌人、痛苦等自会减少很多。学会放下,人生才精彩。一.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

修佛,首先必须信佛。信佛。就是要真心相信有佛。相信有佛,是修佛的基础。相信在宇宙空间存在着凡人们肉眼看不见形,听不见声的无形、无相的灵波。即佛灵。众生的生命体。..

居士:感觉佛法太深奥了。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常敏法师:你是不是一个生命的体现?(答:是的)我们都是一种生命的体现嘛。既然是生命的体现,那就应该去拥有生命。所以怎么..

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者,觉也。当你心里念念想着众生,比如我们这是服装业,愿愿地愿一切众生都有衣服穿,这个心量就大啦!要做很好的衣服,让一切众生看到了我的这个布匹..

问:师父这次来只带我们念佛,没有讲佛法。答:念佛就是佛法。念佛是弥陀对我们的慈悲救度。没有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还有什么法可以依靠呢?..

俗话说“再有不能有病,再没不能没钱”。在金钱满足我们人生诸多欲望的同时,有时也带给我们致命的杀伤力。在这一点上我曾经缺乏清醒的认识,把积聚财富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

问:人生生来有残缺,乃至身材矮胖、长相丑陋,乃至聪明才智、学历资历、家世背景等条件,处处不如人,同别人比起来不如或者欠缺,于是非常自卑。这样的人应该如何调整自己..

居士:佛以一音而说法,有情随类各得解。那其他道的众生也能听闻到佛法,所以做佛事可以超度它们?常敏法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隔开几个山头,就很难听懂了。但是..

夫善恶感应,捷如影响,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故圣人不言因果,但言为善降之百祥,为不善降之百殃,是以安命定志为诫。故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圣人教人以安命,佛教人以随缘..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

编者按:近来有媒体报道,某女星因家庭纠纷被带至派出所,爆料称女星持刀划伤其丈夫。顿时,舆论一片哗然。在事件尚不明确之前,且勿做过多评论。但从佛法的角度,解读一下..

一些在家居士学佛有所心得,开始不满足于自己受益,便有了把佛法分享给更多人的想法。比如,劝说身边人吃素、念佛、诵经、持咒。同样的分享,有的人立竿见影,有的人却屡屡..

《心有佛法天地宽》,佛教歌曲,云泉法师演唱。

2012年12月初,导师带领弟子们踏上朝圣之旅,一路礼拜了佛陀足迹所至的许多圣地,菩提伽耶、王舍城、祇园精舍、灵鹫山、那烂陀等,以及佛陀初次转法的鹿野苑。在这些意义非..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做不到。因为你已经动了,这个刹车刹不住了。所以你看小乘人就是,你要动,我就把你断掉。其实..

作为一个普通的退休人员,能够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佛感受,我的心情有些激动。我对佛的信心、对法的热爱、对僧的感恩之心与日俱增。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自己学佛的体会,以增进..

每逢小年的时候,中国民间都有“扫年”的习俗,所谓扫年,就是把家中的角角落落都彻底打扫,以崭新敞亮的面貌迎祥纳福。在佛门中,扫尘除垢自古以来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在佛教流行的地区,学佛风气很兴盛,往往有很多人把佛法当学问研究。从学术的角度看,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在修行上,对听闻到的法,是不能单纯作为学术来研究的。佛法..

问题:有些瑜伽的传播者说:“瑜伽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佛法才两千多年。佛法是来源于瑜伽,是从瑜伽里分出来的。”在佛法里面,弟子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想知道他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