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者,觉也。当你心里念念想着众生,比如我们这是服装业,愿愿地愿一切众生都有衣服穿,这个心量就大啦!要做很好的衣服,让一切众生看到了我的这个布匹..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神通力、智慧力都是不可思议。特别是在南阎浮提利益一切有情,用许多不可思议的实事来教育我们,仅仅短暂的一年?二年也说不尽。希望道友们不论学《地藏..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雪冬天,路上满目霜雪,唯独一块地上不着雪迹感到很奇怪,问道:为什么下这么大的雪,而这里竟然半点不沾呢?身旁的宝..

我现在已经九十六了,我深刻体会到我的灾难重重,但是呢,最后都能转化了,这就是佛法加持。你有一分的信仰、信佛,十分的感应。岂止十分呢?一百倍,一千倍!我们只是信佛..

编者按:贫穷布施难。然而,佛陀告诉我们不用财物也能布施,佛教说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只要存心至诚,有布施之心,乞丐也是可以布施的。台湾灵岩山寺的妙莲..

编者按:有人认为,世间哪来的因果?好人命不长,坏人乐逍遥的事比比皆是。有时候表面上看是做好事没好报,做坏事反而好处多多,可实际上这里面都是有缘由和因果的。一代高..

问:《影尘回忆录》中提到,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请问这句话的含义?梦老老和尚答:谛闲老法师害病的时候,那是很痛的,痛得人都会呻吟!老法师就唉呀!..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学一个木工、瓦工也不容易呀!我们是出家人,是修行人,别说是了生死了,就是禅堂里这些事情,都学会了也不容易,学会..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个什么都是妄想。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功夫用好,这就是得好处,得利益的根源!要把自己的所爱、所贪都放..

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的,而且在这里头忍受苦。为什么我们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啊!在..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山,他想到南京毗卢寺挂单去,吃了早饭起单走,背起他那一点烂东西,一个蒲团,一个方便铲,就走了,自己感觉天不早了..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学的都是大乘究竟了义法,了义法就是要明心见性,晓得一切诸法都是唯心所造的,那么先把你的心修好了。修心就要注意到..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忏悔心。我听到很多人说:我虽然对于别的事不了解,可是对自己我还不了解吗?我说:我虽然出家六十..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极乐世界!也不要说我来生怎么怎么了,也不要说有什么福报了,也不要说我有什么要求,什么要求也没有,就是生极乐世界!..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佛在《楞严经》上说的见、得、了、证,指亲见、亲得、亲了、亲证,是无相实相,不能开口,开口即错,动念即乖。用心参..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不住山,不破本参不闭关。像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到深山里边怎么能行呢?你就说你有那个道心,你..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时候的思想非常重要,那个时候是不是还能念佛、念法、念僧,那是非常地重要!那叫最后关头,也是我们一生总结时候算个..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著。但是我们的心啊,非要执著不可。哎,特别怪!例如说,有几个问题,大家请我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话头看的纯熟,外边的音声不动心不动念,内不起贪嗔痴,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就..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所说的话。佛陀圆寂之后,有些弟子们,就忙著造塔、供养舍利。迦叶尊者就召集大众僧,告诉比丘,造塔、供养舍利,不是..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德相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功德之相,永远如是,常无断绝;随众生的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不被他转走,忍下来,自己六根中会分析出事情的真相,慢慢智慧就会开。别人和他结恶缘,我们不要受人家影响,也和..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着,不识自心是佛。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

我当年在云居山,山底下有位姓徐的,五十几岁,他就租云居山上的田种。五七年五月,到山上来找性福和尚,要三根竹子,家里编家具、编篮子之类的。五几年云居山的毛竹好大一..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问: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绍云老和尚答:现在有些学佛之人,说参禅是顿超法门,乃上根利智的人才能修学,不是中下根的人所能行的,甚至互相毁谤,把禅净两法说成截然对立,..

诸佛菩萨加持力,那得你自己发心,还有你得求他。有人这样问我,他说:若是念经、拜佛、进佛寺都要供香供花,佛也受小恩小惠,佛菩萨也得给他点好的,不然他不加持你。我说..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决心,给自己定出功课来,定了一定要做到底。念佛不要泛泛的念,你一天或者念一个小时,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念好多声..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