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动画片

佛家的才智是一篇网络文章。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在顺境中修行,永久不能成佛。你永久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随时要认命,由于你是人。你永久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济..

有人请教师父,说古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体,多是“土葬”的方式,为何佛教僧人在古代就选择用火化的方式来处理遗体,在那个时代是不是特别不被理解呢?恒庄法师:大家都知道..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

十大经典佛经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浩瀚的佛教经典总体上来说按内容分为三大类,也就是大藏经中的经、律、论三藏,按派别的话则有大乘、小乘、密宗之分。但是佛教的这些典籍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分为经..

在日常生活或阅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使用或者看到“刹那”,这个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在日常使用中,“刹那”一般指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但“刹那”究竟有多“长”(有多短..

信心是皈依的基础,依靠对上师三宝不退转的信心,就能开取一切佛法的宝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要想..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时,遇到五百名饿鬼。饿鬼们见到目连尊者,都非常欢喜,纷纷请求目连尊者慈悲哀悯,转告他们的家人,由于自己过去生不修善..

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学者问禅师:“您得道前,做什么?”禅师:“砍柴、担水、做饭。”学者:“那得道后呢?”禅师:“砍柴、担水、做饭。”学者:“你何谓得道?”禅师:..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师,像父母爱子似的,对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为未来将大法流传,总算报答佛陀的恩惠于万一..

1964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

有一天,商人和铁皮匠争论:财富和智慧,哪个更重要。商人说:“如果穷得象田里的老鼠一样,智慧有什么用?”“可是黄金也帮助不了傻瓜!”铁皮匠回答说。“哼,你吹牛,”..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聪明」,一个叫「诚信」。某日,两人结伴乘船出游,不巧,在海上遇到大风暴,两人乘坐的船沉没了,救生艇上仅仅于一个位置。那个叫「聪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陶师,名字叫难提波罗,住在鞞婆陵耆村。那个时代非常遥远,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来到我们这个世界,还是迦叶佛时期。难提波罗陶师对迦叶佛非常尊敬,有不..

学佛要理解掌握本人的心志标的目的,保持善行,断除罪行;如斯才干坚持身心清净,造诣信实诚正的品德。佛陀活着时,曾于某年的“结夏安居”完毕后带著门生们游化各地;他们..

祈愿:风调雨顺国丰民安,佛光普照佛日增辉。二月二即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俗称青龙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地天又称用地神、坚牢地神、坚牢地天、持地神,即主掌大地..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净土的功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地方有两个:第一个讲到现世的安乐,第二个讲到究竟的解脱。先看现世的安乐,看经文..

金碧峰禅师是一位道行高深的行者,他对世间一切都不贪爱,唯独对一只玉钵爱不释手,每回他都会先将玉钵收好,才能安心进入禅定。禅师一入定就是很长的时间,因此在他寿命将..

龙女拜观音(佛经版本)《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龙女“智慧利根”,年满八岁,听文殊菩萨讲《法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翻然觉悟,即成正果,修身为佛。这就是“..

罗刹鬼是什么?罗刹鬼,恶鬼总名;在古印度语中译作“罗刹婆”、“罗叉婆”,意为“暴恶”、“可畏”;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男罗刹为黑身、朱发、绿..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曾经有位老修行,独自住在深山的小茅棚里,对自己的修行还算满意,自喻“三十年不冒烟”。就是说已经三十年不生烦恼了。有一天来了一群牧童,叽叽喳喳地,非常热闹。老修行..

般若是梵语(prajna),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华译为智慧,谓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是名智慧。般若可分为三种:一、实相般若:实相(梵语dharmata)即众生本..

在家佛教徒修道的首要条件是归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归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奉行五戒和持斋。持斋是在..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