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忏悔文

一切众生皆平等没有对与错,只是角度与立场不同站在地球上,以凡夫的角度来看,山有高低的差异相;但是对于站在月球上,佛陀的角度来看,地球如同沙子一般,已经无所谓的哪..

皈依!依靠!有财富、有地位、有容貌,乃至于有权势都不一定有威德,足以影响别人。所以,纵使身为总统,也不见得一定管的了别人。除非你有足够的福报与威德。事实上,要成..

观法不净,勿须对立,但须努力不圆满的世间,自会有它不圆满的事情发生。本来圆满,就不会与不圆满的因相结合;所以不圆满的因,自然就会有「不太」圆满的缘,来跟它配合,..

随顺业缘而行修心要懂得随缘,而随缘也要懂得「转缘」与「创造因缘」,不是宿命的随顺恶缘,今生不求努力改变。但,在学着「转缘」与「创造因缘」之前,要先学会「看懂自己..

佛法的恭敬与护持,不拘泥于「一师一道」一般的皈依是一次几百人,然后:「跪下来跟着我念,你们的法号统一叫某某。」回去之后,你就对外宣称:「哦!我是谁的弟子,我皈依..

何谓「了生脱死」?何谓「了生」?即是今生的生命在生活中所对面的一切,如学生考试、老师教书,丈夫赚钱、太太持家,老板经营事业、员工上班做事,凡此等等所有的工作都用..

佛法与传统文化一位正信的佛教徒并不需要为「挑战传统而挑战传统」,也不会「为反对而反对」地反传统!但是,佛教徒依世尊的大悲智能为根本所依,以确立其人生的根本价值与..

白衣得自僧伽的功德教化佛陀要出家人以少欲清净的形象,来感动刚强难化的有情;要出家人以持戒,刻苦的自行,来感化贪吝自私的众生;要出家人以定慧、解脱的道德,来感应无..

楞严咒略考前言正名第一句释第二出处第三发音第四分句第五环境第六背诵第七功德第八附考第九结论前言楞严咒自明、清以来三、四百年间,一直是我国各宗、各派丛林中早晨课诵..

问:请问法师关于「汉传佛教」的定义、内涵与特色为何?答:汉传佛教的定义:从文献资料而言,是指以汉文记载的佛法文献作为理解及实践所依的佛教,此中又包含翻译,及祖师..

立在皈依三宝的原点上修行佛法有人学佛,懂得「努力」修行,乃至也能讲说佛法,但是就是不懂、不愿意皈依:不皈依于佛、不皈依于法、也不皈依于僧,就可能只皈依他自己。乃..

净土教法的生死观一、前言:信息生活的盲点二、了生与脱死的宗教现世关怀与终极关怀三、大乘佛教所共的生命观四、净土教法建立的目的五、净土三资粮──信、愿、行六、结语..

我慢贡高,法变毒药修道之人,若起了「贡高」之心,从那时起他就结束了修行的生命!因为贡高人犹如覆钵,法水不能入「心」,即使听了再多的〝佛学知识〞,也只是增加〝世智..

可以从外道改信佛法吗佛世时,很多居士、大阿罗汉,在遇到佛法之前也都是外道的信徒,乃至世尊在成佛之前,也示现亲近六师外道。各人修行入佛门的因缘,并非都是一接触宗教..

念佛法门殊胜的原因净土法门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能蒙弥陀佛接引?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能够降伏种种的业障?为什么在临终烦恼相现前时,这一句佛号提念起来,就能导引你往生?..

“听经”的当下就是「修行」听经是『三慧、三学』,当下于心中转。首先,听经是「闻思修」的『三慧』一时于心中转:正听之时,心无旁骛,随音领纳法义,这是「闻慧」。“闻..

随缘的智慧随缘的智慧一随缘是一种懂得看透因缘、放下执着的智慧,也因为懂得「随缘」,所以能够在不勉强的心态下,接受不圆满,能够在困难与困顿中,仍要活得自在。「有什..

勉居士如法护持三宝离开台中近半载,个人隐居自修的学程,如今算是进入了初步的安顿阶段。其间,虽无暇再多顾及台湾佛教的诸多事务,同时亦与大部份的居士停止了交往,仅与..

如何正确的精进学佛所谓精进学佛,最主要就是从积极改变你的邪见和我执做起!那又当如何改变起呢?其实很单纯,就是我们要时时学会并习惯于:以听「闻」佛法而正确「思」维..

天台念佛观天台是修「一心三观」念佛,了知法界即空、即假、即中,所以没有可执着,也没有一个真实。虽然没有真实,但是你相信阿弥陀佛的正愿,那么阿弥陀佛的正愿就是唯一..

无常来时,有什么可以保护这个家我们常常误以为往外追寻、往外取得个什么,然后放到自己建构的「虚幻家庭」,这样才是最有意义、最安全的,殊不知这一点都经不起「无常大鬼..

习性与我执何谓习性?在你的理性中认为该这么做,然而却没有这么做。在你的背后似乎有一个黑影,一再地推着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比如习惯性抽烟、偷窃、说谎等,也就是习惯性..

生命的欲求生命的欲求总是无法停止……我们需要被了解、被爱护、被需要,因此生命里头,总是在寻寻觅觅,一个感觉对的人,即便是找到了,都还感觉不踏实,不知是否会被抢走..

梵呗之应用论及梵呗之应用,主要分三方面:一者用于日常朝暮课诵及六时行道当中(上供、过堂等亦属之)。二者用于讲经前后及授归、授戒、拔荐、度亡等法会仪式之中。三者用于..

对孩子们的勉励语爱自己,不是爱护自己,爱护有一种怕被伤害的意思。爱自己是看得起自己,爱自己非常重要,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够去爱别人、尊重别人,也比较能够接受自己的..

因缘果“单因不成果,单缘不成事”。这世间要成就一个你的想法或作为的时候,一定是因因缘缘的各种样,所以说单因不成果,单缘不成事。与欲望共存是修行的开始欲望阻挠了我..

断烦恼,了生死若能断烦恼(因),自然了生死(果);我们因为太习惯于忽略烦恼,而让烦恼悬而未决;又太习惯于随顺烦恼,只是让时间的洪流冲走它。当下一次的烦恼再生起时,又..

忏悔的心法与方法小乘忏法是根植于佛陀所制的戒,在行为上有犯,所以忏悔,它与「心」无关,只是事相上的忏悔,有一定的忏悔仪式。大乘忏法是根植于内在的觉性,进一步的观..

能听闻佛语,是最幸福的事人所说的话,往往只是畅自己的无明,宣扬一自的经验、见解而已,既使有所饶益,其利益人的成分也不圆满、充足,更别说可能流于以偏盖全所造成的反..

自性清净一个沾满尘埃的镜子,什么也照不见(充满无明)。但只要我们把尘埃擦干净了,「本具的镜子」(自性清净心)就能照见真相,而使人生获得自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