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不为己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

作为一个佛教徒,谁说一定要穷得叮当响?能够拥有就是福报,关键是不能为了满足永无止境的欲望,让自己的身口意肆无忌惮地放纵。做慈善事业,总还是要有点能力和福报的,没..

每个人,都想圆满自己的资粮,获得大的福报,可以做更多弘法利生的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上班族开始信佛,然而,有很多人因为家庭,因为经济,而无法做弘法利生的事业..

很多人一直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因此当我看到林彪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本能地认为,林彪此人,绝非善类。其..

随喜、放生、助印的时候,也要看是否有正确的发心。有的人看别人捐款了,自己也捐;有的人为了得到暂时的利益,为了遣除身体、家庭的一些违缘、障碍而捐;有的人看大家都捐..

居士问:我发心诵千遍《金刚经》,长期发声读,但读几遍后有些累,请问,《金刚经》能默诵吗?智渡法师答:1、《金刚经》能默诵,这是肯定的。2、诵经没有规定非要发声读,..

没病是真正的福,健康是真正的宝。什么叫病苦?你们现在还很难接触到。头疼感冒都不算什么病。当你真的得了重病、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明白,那种病苦,那种面对一些难以解决..

布施得富贵诗曰:贫家夫妇悟穷因作福无钱共卖身喜得千金功德种国王赞善赐璎珍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人生的富、贵、贫、贱、苦、乐..

一切都要靠发心。有发心,一切都会圆满的;好好发心,天上会“掉馅饼”的。你想不到的,根本无法相信的事情也会出现。一般情况下,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但若是好好发心..

这种发心是否就能持续下去?保持永久的纯正性?(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

这两句是要痛戒的。『惰』是懈怠、懒惰。往往一般人刚刚发心的时候,心行都非常勇猛,时间久了就懈怠,所以他不能成就。古人常说,如果个个人都能保持初发心,那就成佛有余..

我觉得中国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色彩存在,有些不合情理的事情,令人起怀疑而不信佛。这种种的地方,必须要改革,如果不大刀阔斧修正一番,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譬如上庙烧..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是北京的同修,想发心学习讲经,不知如何下手,请予以指教。定弘法师答:想发心讲经,首先你要学,要听经。听经关键就是跟一个老师学,一门深入,长时..

问:尊敬的法师您好!现在做好事或者为別人诵经之前,自己的初发心完全是无私、为他的。但有了这个发心以后,常常又会脑子里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就是为了功德而做。后者的..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一、基于某..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到湖南一带去教书,两年后回来过年。路上碰到一个妇人,在哭泣,原来是她相公欠了官府十多两银子,迫于无奈只好她卖..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世间法要舍,《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放下。一切经教我..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世间法要舍,《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放下。一切经教我..

还有这个寿命,这个寿命是佛菩萨的,不是我的。所以你要问我,请我长住世间,我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能力,你要去问阿弥陀佛。我的寿命四十五岁,确实发心讲经、发心弘..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到湖南一带去教书,两年后回来过年。路上碰到一个妇人,在哭泣,原来是她相公欠了官府十多两银子,迫于无奈只好她卖..

「行人发心念佛,仗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被,护持行者,魔不能扰」,这是真正发心念佛的。《十往生经》里面说得好,「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就是..

做布施的功德、利益特别大,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只是在表面上做,没有从心里舍。无论是上供,还是下施,都应该是从心里做,能舍多少舍多少。我们..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一定要发大心!(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现在不但得了人身,而且还能亲闻佛法、常依三宝,所以我们都是很有福德善根。一定..

无论是身体要行动还是口中要讲话,首先都应该观察内心,观察发心和动机,看自己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通过观察,若发现内心是烦恼或恶念,这时自己要稳重,不能被烦恼所转,..

禅师们对于安贫乐道,所谓“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发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他们对于世间的一切,享有但不一定要拥有。——星云大师..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要做到这样很难。如果你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样..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

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段来讲:第一段、佛法实益从恭敬中求【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