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西法师对于业果报应,有人认为是迷信、精神鸦片;有人认为是一种道德规范,可以有劝人向善的作用;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有人假装没有业报;有人承认业报,但认..

文:真源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种修行..

作为修行人,要不断地反观我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内心世界还有在意,那就是苦。让你受苦的因就会感召苦的外境。你只有把内心世界的这些在意,乃至于一些语言行为..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

问:修行人追求并获得的安乐与世间的安乐有何不同?索达吉堪布:世上最可靠、最稳固的安乐是通过修学佛法而获得的大乐。它与世间安乐有很大的差别。《佛子行三十七颂》与《..

问:一般人们都追求一帆风顺,害怕挫折。真正的修行人这方面的心态如何?索达吉堪布:弘一法师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道:“我的心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许多人学佛做功德,为了保佑发财。这个很不好。世间人通过算命改风水来发财,属于小聪明。学佛人通过拜神拜佛来求发财,一样属于小聪明。为什么,不要让你的财富来的太快,..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

问:修行人于今生和来世都获得快乐的秘诀是什么?索大吉堪布:夏沃工巴格西的教言中说:“使我们今生来世蒙受痛苦的一切根源,就是对今生的贪执,所以必须削减对今生的贪执..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世间上有四种鸟。有的鸟,声音美妙,形体丑陋;有的鸟,外形出色,声音难听;有的鸟,声音..

只要活得非常清净,没有以世间八法和邪命养活,那自己当下死亡也没有怨言。所谓的邪命养活,从广义上讲,指凡是通过不正当的非法手段而得来的财富,有些佛经中说,我们的六..

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就这个是是非非,人我是非是太普遍了,这个现象一点也不稀奇,出不了三句都开始说别人是非了。能不能做到这三个不?不看、不听、不说。不看不听是非自然就..

问:修行人应如何对待痛苦?索达吉堪布答:许多人一提到“痛苦”,唯恐避之不及,却不知它也有功德的一面:痛苦能挫败你的优越感,打消你的傲气十足;能让你对其他受苦众生..

问:修行人应如何对待痛苦?索达吉堪布:许多人一提到“痛苦”,唯恐避之不及,却不知它也有功德的一面:痛苦能挫败你的优越感,打消你的傲气十足;能让你对其他受苦众生心..

问:为什么修行人平时一般都禁语不言?索达吉堪布:作为修行人平时应常观己过,时刻保持沉默。嘴应用于念诵、赞颂功德等有意义的事,否则会对来世造成很大危害。莲花生大师..

问:修行人应保持怎样的谦虚心态?索达吉堪布:大乘修行人应将所有众生看成善知识。应以清净心去看待他人,自己心怀谦下,以徒弟的身份去恭敬身边每一个人。能做到如此,修..

问:大乘修行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索达吉堪布:要修学善法,最大违品是对身体的贪执,因有了对自身的贪执,平常所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唯恐它受到伤害,处..

问:修行人该如何对待网络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索达吉堪布:有智慧的人能利用善巧方便自利利他,没有智慧的人却只能利用各种方便造作恶业。正如《宝积经》所云:“佛告迦叶,..

问:有些修行人很有信心智慧,也非常精进,最后却不得不中断修行,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许多修行人,信心比较大,闻思方面也很广,而且也能精进修习,其中具足正知者,他..

问:为什么有的修行人自认为是证悟者,实际并非如此?索达吉堪布:一般来讲,在真正闻思修行的人当中,误入歧途的人比较少。但是,从来没有经过系统教育、没有真正闻思修行..

问:电视电影等对修行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索达吉堪布:电视、电影,绝大多数是引发众生自心烦恼之因缘。这些对凡夫诱惑影响极大。修行人的心如果转向这方面,正知正念则荡..

问:该如何规划和坚持自己的修行人生?索达吉堪布: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事前应详细观察,如法地设想,一旦决定下来,中途再不能有很多变化,否则,什么事情都无法圆满。目..

生活在世俗缘起中的人,适当地取舍吉凶很有必要。现代人没有这些观念,什么顾忌都没有,是头是脚无所谓,有功德还是有罪业也不在乎,这些一概不观察。我认识一个藏族人,他..

问:出家修行人能忍受寂寞艰苦的生活,他们能坚持下去的动力何在?索达吉堪布:出家学佛,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大福德力加持下,生活过得十分平安舒适,不需要自己去四处奔波,..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成刚法师答: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因为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生死。另外,早上..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为家,走到哪里,安在哪里。如果一个修行者时常和世..

第一条: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僧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

问: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答: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可怕,..

一、修行人可以养宠物吗?答(达真堪布,下同):我们利益众生是好事,但是这个一定要观察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缘分。有的居士家里养这些动物,养狗啊,养..

有七种“财富”,是修行人最真实的福报。第一,信,即信念。信念要坚定。比如我们信佛,坚信很重要,若是你能坚信,最后一定会成就的。否则,即使刚开始很有劲头、很努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