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宝瓶之缘起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个灿烂的宝瓶,瓶子里面装着大光明,光明中又显现出种种的佛事:例如,念佛拜佛,或讲经说法,或打斋供众,总之,奇妙无比。大..

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法门、无上法门、秘密法门!亦为了生脱死的堂堂大路!朝念暮念,坐念行念,念念相续,必成三昧!必出三界!必生净土!..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我看到了消息,我们四川宜宾长宁发生6.1级地震,第二次5.3级地震。这个世间上的灾难,真的如佛在《法华经》中说的:三界无安,家如火宅;众苦充满,愿求出离。所以今天我们..

宋朝的黄打铁,一个打铁的工匠,每天他的工作都很累。打铁,过去打铁手工的。这一天,有一个云游的师父路过他家门口,他请师父到家里面喝杯茶,这一念供养心,成就他成佛的..

伟大的龙树菩萨,他曾全身赤裸的生活,仅有的家当就是一只钵,他有无与伦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王后及显赫的哲学家都是他的学生。有位王后非常崇敬他,当龙树到该国首..

世上有没有三百岁的老和尚,末学不得而知。此处所说三百岁老和尚是指年龄总数接近三百岁的三位老和尚。其中两位年逾百岁,一位九十岁。“慈悲念佛”,“持戒念佛”,“念佛..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这句话,往往能深刻的反应出世人所至爱的,无非自己及妻子儿女的身命,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财产、名声、利益等,大家一天到晚,朝朝暮暮..

文殊菩萨简介文殊菩萨,音译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意译:妙德,妙吉祥。又译: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文..

有一次,如来在世间开演法会,大众心里面就想:如来是怎样因缘发起菩提心,然后最后成佛示现于人间呢?阿难心里面知道大家想的问题,于是他就整理衣裳,然后上前问佛。佛就..

观音菩萨的法门,从显教来说,《心经》讲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其核心内容;就密教而言,从最简单的嗡嘛呢叭咪吽,到复杂一点的《大悲咒》,..

【原文】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第一,常居秽土。《十轮经》卷一上讲,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地藏王菩萨的伟大精神,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

公元前3世纪,南天竺有位佛教论师,他跟老师姓龙,又因为母亲是在大树下生了他,所以取名龙树。龙树的智商很高,记忆特好。他原是婆罗门学者,后来皈依佛教,先学小乘,又..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弥陀疏钞》此段疏文叙说第四..

菩萨在这个时候,由观照众生的苦来发菩提心。所以菩萨的四弘誓愿,是从苦集灭道的四圣谛升华出来的。从苦谛,一切众生经受八苦的交煎、无量苦的煎熬,所以要发众生无边誓愿..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萨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则有贤臣,尧舜之称无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我们每个人修行都希望有一个加持力有一个护念哪,但殊不知你在这样的一个念佛当中就有十方诸佛的护念,就有弥陀本尊和释迦本师..

有人说,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非常错误。稍微懂一点佛法因缘观的人、稍微对业果思想了解的人都知道,因果的道理是以心作根本,心为业主。判定业..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著。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刹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作非违非顺境界者:则平常之事,动乱..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具足持净戒,可见戒律的重要性。而古往今来有一些念佛行..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