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原始大乘的存在静谷正雄著依观译从以上检讨古译大乘经典所得的结论是:(1)一般称为初期大乘佛教的,必须分成《小品般若》之前及之后。(2)在《小..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个名是假名。用这个假名,里面要含摄实相的功德、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这个名里面就有号令天下法界的作用。所以这个名..

《摄大乘论》导读高振农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着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陈真谛译,3卷;唐玄奘译,3..

【原文】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言,可叹也。予少时见昭庆戒坛受优婆塞优婆夷戒者咸着三衣,..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就是解脱道。三法印,有三个法来决定你是不是解脱。怎么知道我的生命能够解脱呢?要看你的生..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B「嫉妒」往往妨碍我们修行,对治这个嫉妒心,用普贤菩萨十大愿中之第五愿「随喜功德」,最为恰当。普贤菩萨讲述十大愿王时..

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张曼涛p.187提要:佛教的涅槃思想,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有一个很大的距离。本文即卽旨在指出大乘佛教中的中观学派与唯识学派两者的涅槃思想真义,以及..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A人生活在世上,不能离开人群而独处,在人与人相处当中,因为见解不同,须要磨合。每个人的智慧、理解吸收力、背境及经验不..

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黄国达佛法在人间,学佛的人处在现今物质丰裕、而心灵却相对空虚的时代,与佛陀时代的文明相反,佛陀时代物质没有现在丰裕,宗教修行却相当风行,许多..

菩提心的功德《法华经》穷子喻,大富长者之子幼时,舍父逃逝久住他国。后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其家大富财宝无量,无人继承。五十年后,父子偶遇。父见子便识,遣傍..

大乘人间佛教与经典文化教育吕建福学佛法的人,读尽千经万论,若不深解人生佛教,也等于“买椟还珠”!——太虚大师一、人间佛教之“大乘人间”义“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的..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韩廷杰龙树著《大乘二十颂论》,宋代施护于公元十世纪译为汉,收于《大正藏》卷三十,另有两个藏译本,第一个藏文本是由印度学者旃陀罗鸠摩罗(can..

持戒功德——宽运法师释迦如来,矜怜众生趋火赴渊之厄,普应机宜,从而率宫降神于世,于菩提树下成正觉,四十九年中说法三百余会,导君子,训小人,皆令群有同证真常。佛入..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

佛教歌曲《大乘天》心海无边,回头是彼岸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

菩提心和功德◎陈亦新:什么是菩提心?●雪漠:菩提心就是利众之心,就两个字:利众。菩提心要发愿利众,不是只利自己。利众的行为有许多种,最简单的利众就是从帮助身边的..

水陆法会之意义与功德阿弥陀佛!今天非常的高兴,我们齐聚在尖沙咀的煌府大酒楼,因缘实在非常的殊胜,老和尚已经宣布了:第二届的国际水陆法会想在印度的菩提伽耶菩提树下..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判断应该往东边去、往西边去,要做一个方向的引导。当..

第十二讲流通分——证劝示功德昨天,我们把《八大人觉经》的正宗分已经学习过了。正宗分里面,八大觉的每一觉的内容,都是以解脱道或者菩萨道的形式,通过我们内心的觉照以..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的咒语,就是大悲咒。她在汉地弘传的历史极为悠久,从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就广为天下僧俗所持诵。..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