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没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都为魔业,更何况你没有发菩提心,那修行就更没有什么..

大乘起信论讲义(1993年2月27日文殊讲堂)(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今天是1993年2月27日,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大乘..

【大乘正宗分第三】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

净空法师:八十五岁,才下定决心,专学这一部《无量寿经》

净空法师:美国电视台专有频道,每天播放我的讲经一小时,无量寿经讲解。

大乘佛教的忏悔观上(上)清华大学圣凯大乘佛教的思想有许多特点,之所以是“大乘”,是因为诸佛以救度众生为其本愿,建立佛土以摄众生。佛陀不仅为救度众生而显现色身,而且..

大乘禅法的修证路线讲演/释达照整理/董飞[编者按:2010年10月16日下午1时至5时半,达照法师将在复旦大学逸夫楼演讲《天台禅法》。现将本刊第二期发表的达照法师演讲稿、专..

大家都听过大乘,那何为“大乘”?道教大乘和佛教大乘有什么区别

声闻佛法与方等大乘超定问题的提出三论宗集大成者嘉祥吉藏,判摄如来一代时教为二藏:声闻藏与菩萨藏。比之于天台的五时八教,贤首的五教十宗,似嫌疏略,不足以涵盖佛教的..

唯识大乘菩萨行位超定一、修证的意义修证,包括:发心、修行、证果的全部修学历程。佛法有五乘的差别,主要为适应学佛的五类型人而宣说,如人天乘人,发的是增上生心,修戒..

三净二实践大乘仁俊释尊因地体践与果地觉证的,该涵着世出世间的一切。世出世从释尊所见、所行中,无一不「毕竟清净」。世出世清净的奠基处--净治三业。严调、净导三业迈入..

从大乘经看佛陀的教育方法与精神文/如悟法师前言佛教祖庭发源地在印度,然随岁月的迁流几已成历史陈迹,迄今能保持适应时代思潮大乘佛教者,可说只有中国佛教。日本虽承受..

清净莲华.无上微妙(一)--西方寺《妙法莲花经》念诵法会开示西方寺于农历五月初四日至初六日(公历6月22日至24日),爰例启建「《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三永日,于中虔诵《..

“尘境非根了”是大乘说么?南山说《四分》通大乘,还有一个理由,是“尘境非根了”。《济源记》:“五、“尘境非根晓”:如小妄戒释,见闻触知,云:“见者,眼识能见,耳..

寡闻为修大乘之障藏地有云:“寡闻为修中观之障”,诚然。昔龙树傲视旃部,以为无可及者;月藏曾自谓遍通经续;宗师多署作“多闻比丘”;嘉祥被奉为“目力第一”,皆明证也..

一曲《往生咒》,持咒念诵灭重罪,现世心喜悦无比吉祥,收藏系列

大乘精神是承担世界的精神传喜法师中秋佛曲法会开示(10.09.23)月亮出来了是吧!现在我们的心像不像莲花,我们的心要清净,清净如莲花。刚才唱歌的一个是智海,一个是普源。..

概述《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的总体框架(一)(2010-12-11)宽见法师:今天把《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的总体框架概述一下。因为我们这部论已讲完几周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