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愚痴因缘

十二因缘(一)梁乃崇教授今天讲佛法的「十二因缘」,我们先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潜意识」、「意识」、「感官」,和感官所面对的「现象」,现代的心理学是这样分的(..

十二因缘(二)梁乃崇教授我这一趟是第二次到吉隆坡「圆智精舍」来,有非常多的老面孔我还记得,也有一些没有见过的新面孔。我这次来,距离上一回已经一年四个月了,可是感觉..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中,导师共谈了八大问题。在“随缘还是进取”这一章节中,导师说:佛教是缘起论,认为事物“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说明..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答:故律中,佛言:汝曹不相看视,谁当应为?乃至世尊为病人洗除大小便已,扫治卧处,极令清净,敷..

圆觉讲座《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四)时间:2011年07月09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整理:周雅容、梁玉明我们继续讲《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大家请看到10..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五)时间:2011年08月13日、8月25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周雅容整理:周雅容、梁玉明好,我们翻到132页,我先把经文念一下..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三)时间:2011年06月18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周雅容整理:周雅容、梁玉明请翻开《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第六十四页,我们就..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二)间时:2011年05月14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周雅容整理:周雅容、梁玉明今天接着再讲《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上次讲到阿..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一)时间:2011年04月09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周雅容整理:周雅容、梁玉明我们今天要讲《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我想就这部..

别人犯了错误,傻瓜才会大声训斥,聪明的人反而会先称赞他!

拉开人和人的差距的,不是情商而是认知,聪明的人都有这两种认知

真正聪明的人,会把这三种话烂到肚子里,一句话也不会透露

愚痴六苦浅释释迦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一)不信因果──为什么会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愚痴的关系,所以不相信因果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佛教..

人这一辈子都要学会这一点,聪明人都懂,不然会惹人嫌!

愚痴之害宽运法师什么叫做「愚痴」呢?愚痴就是没有智慧。在《大智度论》里有一个公案,说明了愚痴之害:从前有一个比丘,某日来到在一个穿珠的师傅的家门前乞食;当时印度..

十善业道之不愚痴摘自宽运法师《因缘集世间》愚痴者,不是指愚劣蠢钝、绝无所知的人,而是指邪见、颠倒见者,是故愚痴又名邪见业。尽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七曜五行,医方..

面对小人,情商低的人才会不断指责,聪明人都会让他为我所用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临走之前,把他所觉悟的道法放在音声当中,放在文字当中,让我们接触这个佛法,产生一种道的种子。只要..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以佛教的说法,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九十六种哲学家。这些哲学家都试图解释生命的相貌,所谓的..

发现佛性也需要因缘聚合虽有此佛性,本来无灭生。但因迷悟故,随缘而升沉。佛性是什么?是本元心,是真心,是本初清净的那颗心,它无来无去,不生不灭。它像露珠,像水晶,..

第十章十二因缘观生死生死烦恼的根源在打完一个七之后啊,我们对于用功打七的方法,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就是先要认识到我们想要的“了生死”到底是怎么回事,生死根源从何而..

流转的因缘,是变化的母亲过去的一切,所有的时光都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淌、消逝着。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如水泡一样,生的生,灭的灭。人类死掉一茬,生下一茬,生生..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土往生,要须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方可往生,但空念佛,如何生彼?经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耕田为业,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结婚后刚满十个月就为他生了一名男孩,取名月光。光阴荏苒,月光逐渐长大,一日..

因缘的波光中藏着解脱的秘密相续迁流化,灭灭又生生。如水翻泡沫,似波光盈盈。当你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和身边一切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mdash;mdash;〈费闲歌〉明middot;憨山德清这段诗偈,是明代憨山大师所写。修行容易遇师难,修行容易,..

第一章、心中心法1、传承因缘心中心法系藏密红教之法,东密也有传承。昔诺那上师曾在上海授与袁希廉。惜以该法系密部中上乘无相密法,在西藏须修二三十年有相密后,方可传..

只渡有缘,南怀瑾传授的成功秘诀:大丈夫说信就信了,就成功了

周敦颐的佛教因缘宋道发引论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名敦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世称濂溪先生。着作今存者有《太..

疾病由来是药方,深知生死是无常。重刑受过悲牢狱,剧苦尝来厌革囊。念念弥陀休背觉,心心极乐愿还乡。何时得受清虚体,寿极河沙不可量。(病)mdash;mdash;省庵大师《劝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