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

认真、坚持这两点特别重要。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都是偶尔性的,断断续续的,有时间了、没有什么事做了才学一学、修一修,参加参加,平时就把学佛修行的事忘了。不能这样。如..

有八种闲暇、十种圆满,才是暇满人身。如果没有十种圆满,就不是暇满的人身。没有暇满的人身,就不能修持正法;不修持正法就不能解脱。得到人身是所依圆满,是十种圆满中的..

我们学佛一定要老实一点,拿佛法好好地对照自己,衡量自己。很多人都觉得,我懂得很多,做得很好,我很善良,我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不好说啊!因为善恶的标准在佛法里,善恶..

问:在汉地,有很多人打着佛教的招牌到处宣扬、销售开光物,其实是假冒的,这样会造很重的恶业。作为金刚弟子,我们应该怎样阻止,并为他们消业?达真堪布答:众生有各种各..

问:我妈妈有病,我可以祈求上师加持吗?我有这样的要求是不是贪心啊?达真堪布答:可以,你为了家人请求加持不算贪心。家里人有病了,关心照顾他们是应该的,这就是佛菩萨..

学佛修行,皈依是最基本的,相当于进入佛门。皈依也要如理如法,否则,仅仅走这样的仪式,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希望大家都要一个正确的发心。其实,皈依有皈依的基础等前..

什么叫有智慧的人?有神通,知道很多秘密;有神变,能在天上飞,能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不是有智慧,一般的饿鬼、傍生都有这样的能力。饿鬼、傍生分很多种,很多饿鬼、..

问:我们发心做事情,但是由于智慧没有圆满,做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可能还会造业。我们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达真堪布答:在不同的层次里,如法和不如法的标准..

积累资粮是指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尤其是智慧资粮。智慧资粮应该是无缘的,就是无我和空性的智慧。若没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就没有真正的智慧资粮。我们无论是做哪种供..

末法时期,法弱魔强。什么叫法弱魔强?心里的正知正见越来越少了,具有正知正见的人非常罕见,这叫法弱;邪知邪见越来越多了,具有邪知邪见的人处处都是,这叫魔强。法弱魔..

有利他心是很重要的,利他心直接对治了我执我爱。我执我爱是烦恼的根、痛苦的根。若是你没有真正发起利他心的话,你表面上去行持善法也没有多大意义,只是种下了一般的善根..

想学佛就明明白白地学,有智慧地学,不要盲目地学,这是浪费时间,断送自己的慧命,容易成为佛教的油子。什么叫佛教的油子?形式上都会,表面上都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

要想有智慧,就多做法布施。大的法布施就是讲经说法,世间的千言万语不如成就者的一句话。你有讲经说法的能力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最好把佛观..

我们看影视演员在演戏的时候,无论是演善人还是恶人,是演爱情还是演战争,都演得特别形象、逼真,这就是缘起;但他们内心里知道自己是个演员,正在演戏,这就是性空。因为..

一讲空性,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都是如幻如梦,都是假象,有的人就觉得:那我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就开始消极了。不是这样的。讲空性是让你明白,这一切变化,都是一种自然..

现在很多人都想玩神通玩神变,说的还很好听:有神通多好啊!更有能力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如果你的内心里有智慧、有觉悟,那你活着就成菩萨、成佛了;如果你的内心没有智慧..

有一心就会有定力,有定力就会生起大智慧,生起了大智慧,立刻会超越所有的违缘和障碍。有佛法就有办法,有佛法就有活法。现代人经常恐惧,就是因为把世间的事看得太重了。..

我们修学佛法,就要在实际中去做。否则,只在口头上说,没有任何意义。就好比一个患者不吃药、不扎针,只看药方,疾病能痊愈吗?现在有好多修行人对佛法越来越没有信心,越..

自序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唯物思想是无神论的,佛教却又坚决反对唯物论的谬..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霖浇..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于过去的骄傲与悔恨,也不将宝贵的生命消磨在对于未来的幻想与忧虑,即是积极。许多的人成功时很骄傲,失败时很后悔,..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安心在于少欲知足安身在于勤劳俭朴安家在于敬爱互助安业在于服务奉献四它:解除困境的主张面对它正视困境的存在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实处理它以悲智处理..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在凡夫的阶段,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开阔。可是..

修行的意义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二字固为佛教名词,但在每个人日常生活里也都用得..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人生过程中的高潮与低潮、得意与不得意,当作好坏的标准,得意顺利的时候就庆幸自己交好运,不得意不顺利的时候,就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