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密教史 吕建福

《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高振农《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为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弟子法海集录。中国佛教着作被尊称为“经..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高振农一、玄奘一生的弘法活动玄奘是中国着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其毕生的弘法活动,先是西行求法,后是翻译佛典。他西行求法,往返17年,..

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高振农佛教文化,含义甚广,举凡翻译过来的经典和中国僧人自己撰写的佛学着述,佛教建筑,佛像雕塑,佛教绘画,佛教音乐,甚至佛教仪式等等,都可以称之..

中国佛教哲学与和谐社会建设道坚法师一、佛教哲学概说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国佛教哲学是佛教文化的内核,也是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价值..

《法华经》在中国的流传概述高振农《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由于它运用了许多譬喻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加上鸠摩罗什..

中国贪官污吏的信仰世界道坚法师中国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家,宗教信仰是每一个公民的私人问题,他人一般是不能干预的。中国贪官,这是一个特定的人群,他们应该是精英阶层,..

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李四龙在亚洲的版图上,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是两大文明板块。佛教的融入,让中国文化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全力吸收印度文明的思想养份,打破了狭隘..

“空”之中国的理解与天台的空观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7册1978年3月初版页341-352--------------------------------------------------------------------------------..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差异张曼涛中国佛教传自印度,就一般情形说,应该是属于印度形态的,但在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知道,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们的..

中国佛教并没有偏离佛教的根本李四龙内容提要:批判象天台宗、华严宗、禅宗这些传统的中国佛教宗派,是20世纪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脉络,形成所谓的“反传统倾向”。本文作者李..

中国禅宗的兴起及其主要特色杨曾文北魏时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修行和传法,传二祖慧可后,经过僧璨,到唐代道信、弘忍创立东山法门,标志着中国禅宗正式成立,到六祖..

中国佛教宗派——唯识宗华方田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法相唯识宗和慈恩宗,是建立于唐朝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创始人是著名的三藏法师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一、玄奘玄奘(600—664..

中国佛教宗派——华严宗华方田华严宗是唐代高僧法藏实际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因宗奉《华严经》而得名。因为法藏有“贤首大师”之称,故华严宗又被称为“贤首宗”。还因此宗..

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华方田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宗派。因其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智顗长期住锡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又因..

中国佛教宗派——三论宗华方田三论宗是最早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该宗以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提婆的代表作《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立宗依据,故..

中国佛教宗派——律宗华方田律宗是以研习和修持戒律为主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实际创始人是唐代高僧道宣。因道宣常住终南山,因而此宗又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又因此宗所依之..

近现代中国佛教的思想深度肖永明时至近现代,以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印经、讲学、弘法为机枢,中国佛教一改明清以来衰敝不振的状况,全面复兴。其波推浪涌、波澜壮阔之..

中国的佛学院建设与发展刍议——由鉴真佛学院想到的王孺童2011年3月17日,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复鉴真佛学院正式设立,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外语人才的高等佛教院校;随后,鉴..

金陵刻经处——“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守护者王孺童中华文明之伟大,在于绵延千载而不绝。文化之存续,一赖人传,一赖字传。人传者,口传心受也。字传者,着述立说也。然着述..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王孺童(原载《中国民族报》,2012年5月1日,第1133期)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不断..

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圆瑛法师之《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吕建福半个世纪注解《楞严》圆瑛法师一生着述宏富,有《圆瑛法汇》行世。其中堪称巨着而令法师最费心力者,当数《大..

实践与解说——吕建福先生佛学笔谈录问:年前南京“金陵刻经处”出版过一本名为《闻思》的纪念文集,先生曾发表了一篇专题论文,关涉的课题是在近代中国佛教思想方面;此外..

禅宗之解悟与证悟略议南京金陵刻经处副研究员吕建福《法华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何等大事因缘?即令众生开、示、悟、人佛之知见。我佛应现世间,教化众生,五..

佛教是觉悟之教吕建福一什么是佛教(1)说起佛教说起佛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宗教,想到的是印度传到中国的宗教。在一般人脑海里,马上会浮现起晨钟暮鼓的寺院、夕阳烟影里的..

密教哲学的基本论题及其重要概念吕建福本文针对学术界对密教哲学的不同认识,尤其以「六大缘起」作为整个密教哲学的核心概念,提出密教哲学主要是讨论菩提心的问题。菩提心..

金陵刻经处与近代佛教教育吕建福传统佛教之培育僧材、续佛慧命,主要靠早期寺院的译经讲学及唐以后建立的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最早虽由禅宗大德所创,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

百年中国佛教之回顾与展望——评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吕建福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历八百年而繁兴,形成中国佛教八大宗派,蔚为壮观。佛教之思想,成为中国文化..

六祖《坛经》“净土说”辨析吕建福一、关于《坛经》的误解六祖《坛经》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于禅宗之弘扬,贡献极大,可以说是“中国禅”的根本经典。在中国,凡稍知佛法者..

佛教之“现代说法”——佛教现代化的一个实证金陵刻经处吕建福佛教的现代化大致有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社会实体之宗教形态的佛教面对现代社会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二是作为佛教..

关于中国汉传密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吕建福密教是佛教在印度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出现的流派,它是在佛教逐渐走向经院化、越来越不能吸引广大信徒的情况下,吸收印度教及其它民..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