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师大乘五蕴论

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十二)时间:2012年09月08日地点: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大楼201演讲厅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整理:郭藤辉、梁玉明〈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尔时,弥..

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八)时间:2012年05月12日地点: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大楼201演讲厅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整理:郭藤辉、梁玉明《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十)时间:2012年07月14日地点: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大楼201演讲厅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整理:郭藤辉、梁玉明安乐行品第十四(下)有四种安乐行,..

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十一)时间:2012年08月11日地点: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大楼201演讲厅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整理:郭藤辉、梁玉明〈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尔时,佛..

佛教歌曲《大乘天》心海无边,回头是彼岸

如何对上师生起信心?◎陈亦新:平时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雪漠: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

真上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心◎陈亦新:能给人开示心性的根本上师最根本的条件是什么?●雪漠:《六祖坛经》中的“无念、无相、无住”,对于证得了明体的六祖来说这是对的。对..

根本上师是点燃你心灯的人◎陈亦新:什么是根本上师?如果是师兄让你开悟了,那也是根本上师吗?●雪漠:实际上,在你的一生中,能让你的开悟的就只有一个人,他是最主要的..

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1在密乘中,真正成就的前提,是你跟你有缘的善知识的相应。相应之后,你才可能跟善知识达成“三昧耶誓约”,再由守护“誓约”之力,实现“子..

能海上师弘法业绩述略隆莲法师中国共产党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百废咸兴,国运日盛。新宪法公布,宗教政策益臻昭显,群情共仰。近世佛教史乘之辑纂,已为要务;而有关当代佛教..

能海上师年谱隆莲法师公元1886年丙戌(清光绪十二年)腊月二十二日师生于四川绵竹汉旺场。1887—1899年丁亥——己亥(光绪十三年至二十五年)师在汉旺,后迁县城,父母去世,依..

显密双修的能海上师隆莲法师能海上师,俗姓龚,名学光,字缉熙,世居四川省绵竹县,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腊月二十二日生于绵竹汉旺场。父名常一,母张氏。有姊1人,长..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前言说明研究《唯识学》之目的每一个人学佛的因缘有各式各样的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离苦得乐」。除了现生生命,还包括来生的生命,永远离..

《大乘起信论》白话(二)“另外,因为不觉的缘故,就会生起三种心念细相,与那个不觉之心相应而无法分离。”“哪三种呢?第一、无明业相。因为不觉的缘故,所以会有心念发动..

《大乘起信论》白话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

《大乘起信论》白话(四)二、解行发心“所谓的解行发心,应当知道,比信成就发心更加殊胜。”“因为这些菩萨自从初信位以来,第一个阿僧祇(无量数)劫的修行,即将圆满的缘故..

《大乘起信论》白话(三)(七)真如自体之体相用三大“还有,所谓的真如自体和自相,是指从一切凡夫,以及声闻、缘觉,直到菩萨、诸佛,都共同具有的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就..

《大乘学佛入门百问》“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大乘佛教,能否请您用最平常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做一次平等的交流呢?”“完全可以,请问。”1、“佛是什么?”答:“首先..

《大乘学佛入门百问》之二11、“如今时代,应当怎样学佛呢?”答:“无论哪个时代,学佛都是要‘向佛陀学习’,也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当中所说的那样,要‘常随佛学’。释..

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闻思修笔记(一)在中国佛教历史上,那犹如满天繁星一般数不清的历代高僧当中,宝志禅师是我最为景仰的一位。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贵为梁武帝的国师,..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作者:释圣严提要印顺长老一生治学,范围极广,首探三论、唯识,精研阿含、律藏,对《大智度论》的用力尤其扎实,对于..

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闻思修笔记(二)《大乘赞十首》之二:“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

大乘与六度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一代时教,各有所判,最简单的则分大、小二乘。实际上佛法是一味,无有高下之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第一。《金刚经》中..

大乘经典与小乘经典大乘:乘:是拓展.开发与发挥.利用的意思。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发挥与利用心意识的完全功能。也可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发挥与利用自..

大乘修信持戒,修诸善法,叫行。因信而行。信从闻生,信为法之体。闻,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与法相应,故为念,为信。在信上念念圆满没有次第,在行上有次第不能圆满。信上..

东行传法,大乘根器根据史料记载,禅宗自佛祖释迦牟尼开始在印度代代相传,传到达摩这里已经是第二十八代了。达摩或者叫菩提达摩,他的师父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祖,法名叫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