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果之道,丝亳不爽。《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由此可知,面对苦果问题,..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了。时间是迁流的,世事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这都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的有限性。另外一方面,我们人的妄想、人的..

问:自己相信佛教的很多道理,但有些道理尚不能理解。如何才能尽快建立对佛法的正确见解?索达吉堪布:我以前看过一本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的书,名为《Al..

悟,只是自己本心的发露,是摩诃般若的展现,没有任何神秘。神秘不是佛法,真理是普遍的,是一般的,绝不是特殊的。有些人说学佛法有很多好处,这也错了。佛法不是求好处,..

修。广义而言,凡是能够守护这颗心,使之趋向于善法、安住于善法的都是“修”,闻思、诵经、持咒、打坐等等都是修行的方法,而真正的着力点就是在这颗心,在当下的一念。遇..

问:请问如何正确的看待得与失?学诚法师:无所谓“得”,也无所谓“失”,所谓的得失只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内心对外境的一种判断:我们把它与自我联系起来,产生“我所有”..

相由心生,说的是很多人身上有业障,可以通过外在的相貌看出来。多数人的业障来自前世今生杀生、邪见等所造业。释迦牟尼佛讲了很多除业障的法门。其中,佛陀一直谆谆地告诫..

问:如何正确对待金钱,避免成为金钱的奴隶?索达吉堪布: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里面,有一句话说:“钱财是好奴仆、坏主人。”虽然这是世间的语言,但与佛教所讲..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

【佛经介绍】《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

普回向法界:(可任选其一念之)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

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三无漏学,也就是完美无缺的学问。现在只说“定”吧!定”就是“戒”与“慧”的中心,也就是全部佛法修证实验的基础。换句话说,凡是要修..

印光大师的饮食建议:1、提倡吃面食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恭敬一切,只要十种法不犯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所以古圣人说..

教你拜佛详解正确的拜佛方法和意义动作解说:拜佛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

令人触目惊心的明星涉毒现象问:前一段时间很多明星吸毒的事情被曝光,您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想法?索达吉堪布:现在有些人精神比较空虚,想通过毒品来刺激或麻痹自己,所以提..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专修;二者圆修。专修是什么?就是临命终的人,或者说年纪大了,你要他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样子是法不契机。要怎么..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二句话:第一个,遍计本空;第二个,依他如幻。就这二句话。一个是真空,一个是妙有;一个是有所..

空性不仅仅是概念,它还是人事物本身。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

居士问:如果我们用修持佛法后得到的神通来吸引他人信佛,是否正确?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佛法,首先要看发心,其次还要具备无上的证悟。传播方式的正确或不正确是由发..

我们选择上师,要看上师是否有佛法的良药给我们,谁有就找谁,不论他年老、年轻、是贫、是富。依止善知识就要像大夫一样。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

我们对于今生今世的认识是错误的我们以为获得更多的财富、得到更丰富的物质,今生就会幸福,就会快乐。如果我们的生命仅仅是这一生的时间,那我们可以花费今生的精力去追求..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并论乎?汝作此说,以为恭维光,不知其为毁谤光也。以后不得如此以凡滥圣的恭维吾。吾见此语,如打如嘲,愧不能支。(..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比方说外道跟佛弟子的差别,你看外道他们也是出家,希望能够了生死。但是他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所以他们虽然想要..

地藏经是如何或何者传入人间的?真圆法师:佛陀在世说法结集数次成藏,然在佛陀灭度后五百年间宣扬大乘佛法的经典陆续诞生,很多佛子曾经问及这个问题,佛陀入灭之后的大乘..

问:现在有人在研究通过深度催眠来进行前世回溯,进而治疗心理疾病。您赞同这种方法吗?济群法师:佛法并不提倡关注前世,虽然通过禅定或神通的修行可以做到这一点。佛陀反..

索达吉堪布讲解《正确的随喜》菩萨的善心不能离开随喜,随喜在整个大乘佛教中一直具有无比的功德。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念佛的修行者,我们不管是平常的消除灾障,或者是临终的往生净土,都不是我们的功德所成就的,完全是..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士他受了三皈五戒以后非常精进地修学,严持五戒,供养三宝,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专修忍辱,他给自己的条件就是一生绝对不..

地藏经是如何或何者传入人间的?真圆法师:佛陀在世说法结集数次成藏,然在佛陀灭度后五百年间宣扬大乘佛法的经典陆续诞生,很多佛子曾经问及这个问题,佛陀入灭之后的大乘..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