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则是《大智度论》第十四卷(以及..

公主每天供养四五百位比丘,并且亲自料理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每..

简单有效,快速改变命运之道。谨慎口业(转自永乐居士)永乐居士注:凡转载此文者,必得无量功德。我所写文章数百篇,别的文章我不敢说转载必得无量功德,但这文章我敢说。..

编者按:两晋时期,洛阳成为佛教中心,汇聚众多中外高僧,他们或者埋头译经,或者诵经宣讲,或者身体力行、广行善事、印证佛法,为众僧俗树立榜样。在洛阳高僧中,如诃罗竭..

比丘知道男孩出家能够持戒,于是收为沙弥。(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古印度有一位比丘,少欲知足。安陀国有一位大富长者,生了一个男孩,想让孩子出家,准备为他选一位好师父..

原文:昔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氎,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氎者先于氎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直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

编者按: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仅以汉译佛典为例就有一千多部、五千多卷(后世大藏经中收入经论卷数更多),这些汉译佛典是古代无数高僧的心血结晶。参与佛典翻译的高僧中,有..

编者按: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能不能重现于世为他人所见?《北周书·儒林传》记载,卢光跟随北周皇帝出猎,亲眼看见高僧显灵,劝止滥杀野兽。这位无名高僧圆寂之后,生前..

编者按:因果二字,非常神奇。俗话也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佛教认为,只有种善因、结善缘,才可以得善果。不过具体报应又分几种情况,其中一种..

《孟子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世间的孝道思想,是推己及人、泽被大众的,而佛教的孝道思想是遍及一切众生的。佛教是以戒为师的,..

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家姓游,名永康,字德纯,亦名慈;法名隆净、仁法,别..

编者按: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轮回。他们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什么轮回..

他是一位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儿,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草原上。母亲为了他的成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那个时候的他一点也不理解母亲。淘气、贪玩儿,常..

编者按:佛教史上有些高僧成就惊人,也被世人尊为菩萨,这些菩萨都是实有其人,而且有血有肉,为弘扬佛法做出极大的贡献,比如龙树菩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相对于观音、文殊..

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鱼。有一天,村里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

编者按:佛教常说六波罗蜜,其一是布施波罗蜜。布施又分三种,法施、财施和无畏施,无论什么布施都有相应功德福报。就财施说,布施所得福报大小关键是看布施者的愿心。上回..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他就不为官,把房子贡献出来当寺院,和当时的圆泽禅师关系很好,每日品茶论道。后来两人约好了去峨眉山。其中李源说..

禅门一千多则传灯的故事,不但玄奥,而且美丽。那些禅话里,处处都说明了禅者从矛盾中,如何统一见解;从差别中,如何融和思想;从分离中,如何相依精神;从人我中,如何相通..

老婆婆卖身筹钱,供养比丘感动国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佛陀时代,有一位气质很好但衣着褴褛的老妇人来到一座城里,她疲倦又饥饿地走到一户富有人家门口,便再也没有体..

来源:《生死皆自在》作者:圣严法师编者按:如今地球上的人类寿命不长,百岁以上老人比例很小,一般人如果遇到或听说百岁以上老人,往往觉得非常神奇。如果再增加几十岁,..

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内心焦躁不安,经常患得患失。若想调整这些不良心态,佛教中的禅修非常有效。禅修最简单的窍诀,就是先专注盯着一尊佛像,看一会儿再闭目..

我们常常看到别人的成功,很多人都是光顾着羡慕别人,而始终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做,并且付出了努力,你也可以做得很好。我们要学会多和自己竞争,..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

要简单的做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羡慕繁华,不刻意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懂得取舍,学会付出;不让心..

要简单的做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羡慕繁华,不刻意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懂得取舍,学会付出;不让..

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事,会遇到美丽的风景,会遇到很多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东西,譬如鲜花美酒和掌声,譬如沮丧抑郁和绝望。贪心的人总想..

(一)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彭二林(际清)居士《重订西方公据》下卷当中有关往生征验的内容。彭居士说:古代往生西方都有征相,有的在梦中得到征验..

佛陀教导我们:应该对生活的基本条件感到满足。明了何时我们已足够。活在佛陀时代的比丘和比丘尼的生活方式,是这个修习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仅有三衣一钵,他们明白,..

此中有禅意,高下境界分(图片来源:资料图)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学僧道:“夜来好风?”学僧:“夜来好风。”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学僧:“吹折门前一颗松。”南泉禅师..

支遁(图片来源:资料图)支遁,是晋朝名僧,号道林,俗姓关,陈留人。亦说河东林虑人。约晋愍帝建兴二年(314),他出生在一个佛教徒的家庭里。幼年时期即流寓江南。在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