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师开悟标准

【原文】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无生之义乎。答: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生为无生者,断见之所惑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

虚云禅师,汉族,1840年出生,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1959年示寂。十九岁出..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忘得名利,弃得恩爱,持得戒律,做得工夫,了得生死,参得禅道,会得佛法。这许多事业一肩荷负..

佛教歌曲《楞严咒《标准快诵版》》经典佛教音乐!静心听才有效果!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缘放下,单单的的观当下这一念不起二念,不起二念明明了了、历历明明,这就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叫选佛场。选佛场就是选..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达目前生灭,凡起一念,凡灭一念,俱要了知,则生死不待预期,自然瞒不得矣。故古人有言:死时应尽终须尽,坐脱立亡唬..

第一、安住禁戒。要持戒清净,守戒律,身语意三业对戒律没有亏损,因为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如《四分律》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如《华严经》说:“如佛..

人怎样才能开悟呢?开悟好像开锁一样。锁能把门锁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钥匙,才能把门锁打开,否则将永远被禁在屋中。那么这把钥匙放在那里?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第一、安住禁戒。要持戒清净,守戒律,身语意三业对戒律没有亏损,因为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如《四分律》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如《华严经》说:“如佛所说,自..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的这种行业跟我们自己做个对比。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怀玉法师,他相信念佛法门,非常刻苦地去修行,每天是日中一食,..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就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生命,不仅是人道的众生,哪..

编者按:开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体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是如绝世高人一般,飘然物外,遗世独立?慧律法师告诉我们,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就是一个透视人生悟得真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

编者按:倘使一个寂寞的深夜,别人需要靠金钱、友情、女人、爱情、思念或者酒精才能获得短暂的快乐,而我只需要静静地坐在那里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喜悦,乃至于行、住、坐、卧..

学佛的人第一个标准,就是求觉而不迷。怎么样觉而不迷?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师前曾有一段盲修瞎练的过程,后来游历天目山,礼拜中峰明本为师之后,才知晓何谓参禅学道,蹉跎..

汝所说颇有道理,慰甚。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闭方便关,拒绝不急事缘,甚为有益。罗台山之不往生堕福处,在于文字气习重耳。此习既重,则虽曰..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综观二十年间决择问学,备历艰险。竟能从儒入佛,即俗修真。简去自力,专宗净土。可谓三生有幸,一道同归者也。幸甚慰甚。夫人宿世果种善根,且无论为学求..

仲春一别,忽值夏令,光阴迅速,殊堪惊人,每忆二位信心真切,法眼未明,致令捨高明而取卑暗。何异弃家里之活佛,供野外之土偶。不特自失正见,贻诮大方。即光亦进退咸乖,..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着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着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

何为诵经?诵经指崇尚佛学的人诵读经文。诵:背文而闇持之也。止观四之一曰:“诵者背文闇持也。”经:梵语修多罗,华译为契经,即上契十方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一切听经众生..

悟道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开悟呢。南师讲了两个故事

罗睺罗对占去他房间的比丘,自愿让步;在路上被恶汉打破头,他能忍辱;仅仅这样的修养,距离开悟还有一段历程。聪明乖巧的罗睺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欢喜和人开玩笑的沙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