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文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专持者,众生..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着一只母虎。后..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对佛法会怎么样呢?会非常非常的怎么样,那种恭敬心、供养心生不起来,你不得不承认现在是末法,我..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首先是赞叹这个菩提心诸善中王。这句话大家要把握,对菩提心的殷重感一定要上来。为什么我们要发这个菩..

在净土法门如何发菩提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让我们觉得发菩提心有一个下手之处,而且比较方便。他次第地表述: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修净..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快一点达到。比如说居士们就喜欢啊,喜欢写牌位,拿钱写牌位,这叫贪图速达,意思一下就好了。有一些居士来这里写,..

舍卫城中有一家缙绅望族,某一年他们家产下一个婴儿,长得非常可爱,特别的是,他一出生手掌中就各握著一枚金币。他的父母看了,认为是吉祥的征兆,非常高兴的把那两枚金币..

问:顶礼法师,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印祖在开示中反复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可是又有人说:我们念佛就是发大菩提心,无需头上安头再去发什么菩提心。所以教内很多人说学净..

佛陀在舍卫国时,国土东南有海,海中突起一地,遍地尽是香花茂林,环境清幽雅致。当时有五百位婆罗门女,虽然精勤修道,却不知有佛陀这位圣人。一日,她们聚在一起,相互告..

能自善护,亦善护他,善护后世,善护我法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无戒,剃除须发,被袈裟者,普善守护,恭敬供养,令无损恼。从前,世上有一个国王名叫智力,他..

一切众生皆有灵性,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就有大蛇为佛陀遮挡风雨(资料图)我们为什么说杀生能引起灾难呢?因为众生的心动了。有的人认为:“众生(此处指畜生道众生)的心和..

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些什么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弃了王位,就做一个出家的沙门,他的法号叫作法藏。在古时候,出家的名号跟在家名号是一样的,他在家叫法藏,出家也叫..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分。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白叟。这位白叟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曩昔,想抱住佛陀。..

当我们的始觉跟本觉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全体的就是我们的本觉。所以始觉和本觉是不二的,都是同一的真如自性。众生跟佛也是不二的,他的一念..

一日禅:生活中的佛法一般人的生活无非是金钱,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里翻滚。生活佛法化就是在生活里增加一些慈悲,结缘,惜福的观念,甚至于明理,忍辱的佛法..

须菩提在佛陀的僧团中,修道闻法,非常热心。尤其是四处十六会的般若法会,须菩提如不去其它的当地教化,从不缺席。有一次,佛陀在祇园精舍准备讲说《金刚般若》的时分,千..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有五百位婆罗门因无法忍受大眾对佛陀的敬重,所以经常挑剔佛陀平时的一言一行,想要藉机毁谤世尊的圣誉。而佛陀是一位才智满意的圣者,知道这群..

一日禅:内修与外弘都应当为菩提道内修自解脱的道念成就了生死,利他一定要学大乘。平等看待佛法的内涵是以度众生行菩萨道为要,内修自解脱也是为行菩萨道,内修与外弘都应..

曾经我有个师父养了一只猫,这只猫它就茹素,跟着师父一向茹素。一开端也不茹素的,跟着师父住了好久,有一次师父跟它说你能够受五戒了,然后给它受了五戒,它就开端茹素,..

一日禅:时间不等人,莫辜负遇佛法的好因缘你对人生无常理解得有多深刻?你准备好迎接死亡了吗?不要说“我还年轻”、“我又没有病”,对于死亡来说没有这些条件可讲。生死..

一日禅:佛法不坏人情,但不能没了法佛法不坏人情,但是佛法不能够没了法,而只是有人情这是法门兴衰的大事。这代表汉传佛教在现在时代有没有反醒,还是只是做人情世故的应..

俺去商场买了两只草龟,一只浑身黑黑绿绿健康的野生鳖,一只清清绿色的养殖鳖。把草龟提回家中,放出来。个个缩头缩脑没动静。俺跪下,合掌,皈依念佛。一会,只见两位鳖菩萨把前..

一日禅:佛法的芬芳和喜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佛法的芬芳和喜乐,不一定让众生能够习惯,道场的无求无诤和清净也不一定适合众生的需求,学佛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容易产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