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药师法门条件高

宋代圆悟克勤禅师有两句话说:“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圆悟禅师语录》卷九)这两句禅语将人类的分别心形容得十分生动。春天的景致本来没有什么高下的不同,但在人类..

净土宗念佛法门简介弥陀净土信仰起源于古印度本师释迦牟尼佛经典的出处。古印度盛行有关人生是苦的基本观念,从而寄希望于脱离现实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净土世界。就已经..

我们凡夫都会执着自己的善根和功德。其实,自己的善根算什么?都是有漏的善根。自己的功德算什么?都是世间的功德。要想让这些能起到殊胜的作用,就要供养给佛菩萨、布施给..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事钞》略述如下。一个人是否能出家,除了主观的要求外,在律藏中有很多详细的记载,也就是出家人的资格审查问题。今略..

佛法的修学,我们第一个目标当然是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是一个大问题,正是佛在《法华经》上所讲的「一大事因缘」。世尊在许多大乘经论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论或是方法,..

讲经传法的上师必须具备弥勒《庄严经》中说的十个条件:①具戒学;②具定学;③具慧学;④学识高于教学对象;⑤勤于二事(自己学修和利益众生的事业);⑥博闻经论;⑦证悟法..

学法要想获得成就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信为善源功德母”,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信念。②“求师为入道之门,尊师为成就之本”,要寻找投靠一位品学兼优的上师,依法敬奉求..

“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信心从哪里来?从名号里面来。我们很多人讲信愿行,都以为自己要怎样努力地去信,要至诚地发愿往生,就是所谓“真信切愿”。“真信切愿”从哪里来..

吃素与学佛惟觉老和尚讲述开示于普天精舍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

念佛法门文珠法师讲述一、求生极乐的理由二、往生极乐的条件三、求生极乐的利益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称念,佛是佛的名号。佛的名号很多,..

一个人找老师,一定要找好老师;交朋友一定要交有德的朋友。如果我们所交往的对象都能影响我做善事、发善心,这就是值得我们交往的善知识。善知识的条件有四个:一、要有悲..

佛教修行中宗派的区分和法门的区分在中国释教有八大宗派:中国释教有八宗:露台宗露台宗,中国释教宗派。因开创人智顗常住浙江露台山而得名。其教义首要根据《妙法莲华经》..

“止”是止于一念,先要止于起心动念的分别心,于不乱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剖析、知道,而不是计较、执著。也便是掌握现前的一念,于能、于所作意思惟,探究解决许许多多的..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

问:请问净土法门执著有相,那怎样契入中观法门、缘起性空呢?大安法师答:其实执著这个相,里面就包涵着真空。为什么?要了解净土的相,不是一般的相,称为第一义谛妙境界..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的修行:第一个叫作自力的法门。这个自力法门,它的所观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心的时候..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二、力护三、心护四、正方便护。何谓命护?对于我们的果报:这个身体,应该好好保护它。实在来说,虫蚁尚且偷生,谁不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呢..

问:南无阿弥陀佛,至诚顶礼宏海法师!家人十多年来,每天早上几乎都上香礼佛,再念十口气佛号,但不愿皈依。在家吃素,出门吃荤。且常在佛诞日或六斋日十斋日饮酒,喝完酒..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气,出息就是呼气,一呼一吸,这叫正观察。出入息要数数,数故,随故,止故,观故,转故,净故,叫数。就是数息观。观数字,数随止,..

念佛法门是什么?大家要懂得,念佛法门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大家的观念要彻底地改变,我们很多人讲念佛都是讲修行,讲做功夫,在善导大..

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能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但只注重外在表面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

佛号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念佛功德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药师佛法门除同样鼓励命终往生净土外,另着重蒙药师佛愿力加被以求现生即得利益安乐,增福延寿..

在家佛教徒修道的首要条件是归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归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奉行五戒和持斋。持斋是在..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

其实欺负别人、迫害别人,他不懂得因果报应。如果真正懂得因果报应,不敢干这个事情,他要报偿。把因果参透了,才真正晓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佔便宜的人?没有;有没有吃亏的..

你要想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清净心开的。你看佛法里面讲的三学,三学是总纲领、总原则,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心愈清净,智慧往外面透的就愈多,智慧..

「菩萨品曰: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这个範围广了,释迦牟尼佛一举一动都是佛事,都是在那裡教学,一举一动都合规矩、都合礼法。所谓是四威仪,站有站的样子..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