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潘宗光谈念佛


讲座中,潘宗光教授从为何选择净土法门、如何从科学角度理解净土法门,佛学上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以及个人修习净土法门的感受与体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与大家分享了身为一名科学家选择修学佛法的心理历程。

往生净土的基本要求是信、愿、行

首先潘教授从自身的经历讲起,与现场的观众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一次生死体验。正是这次体验,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净土法门。普通人对于净土的存在有很多疑惑,例如净土真的是弥陀佛从零创建出来?净土可容纳多少众生?单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往生?净土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是否可以到达等等。在讲座中,潘宗光教授围绕这些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告诉听众,虫洞理论为时空旅行提供了模型,同样适用于解释我们如何到达十万亿佛土外的极乐净土。接着,潘教授又从爱因斯坦的质能互等公式出发,说明强大巨大的能量可以整合为物质现象,所以阿弥陀佛通过自己强大的意识和愿力从零建立一个理想世界,在理论上并不违背现代科学。

潘教授说:“我是做科学研究的,我不接受任何与科学相违背的理论。”他强调,佛教与科学并无冲突,净土法门不是迷信,净土的义理与科学理念极为吻合。他说,往生净土的基本要求是信、愿、行,只要我们能够诚心诚意的念佛,就能和“阿弥陀佛”这股能量产生共鸣,那就能与宇宙的能量接轨,临命终时定得阿弥陀佛接引。

修行需要一门深入,舍命全交

潘教授在讲座中与大家重点分享了自己修行净土法门的种种心得。他说人生好像在一个迷宫中,永远也走不出去,但现在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终于找到了人生迷宫的出口,并且临终往生极乐世界充满了信心。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也逐渐体会到阿弥陀佛就是自身佛,而极乐净土就在自心中。

在讲座中,潘教授告诉大家,修行净土并不等同于避世等死,一心等待临终往生。他说念佛不是等死,而是在精神上提前做净土人。我们虽然仍在娑婆世间,但是根据阿弥陀佛的承诺,只要我们一心念佛,“我们已经在极乐净土登记在册了”。与此同时,净土人有责任做好本分,同时也要不忘发菩提心度他人,譬如做好自己的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人等,积极改善自己的因缘,也助人改善他人的命运。

潘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生死的看法。他说,修行净土的人应该坦然面对生死,要认识到娑婆世界的“死”是净土的“生”,所以净土人不求长寿,而是“该走就走,信心坚定”,然后在极乐净土整顿休整,开始成佛之路,通过修行再发愿回娑婆世间度化众生。

在讲座最后,潘宗光教授表示适合自己的法门才是最重要的,并且送给现场观众一首自己于闭关时的感受所写成的诗,希望大家于八万四千法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得潇洒,去得潇洒。

潘宗光教授简介:

潘宗光教授毕业于香港大学,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高级理学博士,在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及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潘教授投身大学教育四十载,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十八年。1985及1991年两度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潘教授屡获殊荣:太平绅士、英国官佐勋章、金紫荆星章、杰出领袖奖(教育)等。并曾被委任六年香港立法局议员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创办精进慈善基金,资助内地贫困学生完成大学课程。

著述有《心经与生活智慧》、《感恩这一课》、《佛教与科学》及《佛教与净土法门》等。

问: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们这些为生活“穷忙活”的人,念佛的信愿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深信切愿?请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深信切愿达到..

问:专注念佛时就会昏沉,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大安法师答: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宁静的时候,还能..

问:弟子有一些疑惑,为何弟子越是拼命念佛,烦恼越重,脾气越大,究竟是为什么,是弟子不适合学净土法门吗?请慈悲为弟子指明一条修行的道路。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念佛,心..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问: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的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大安法师答:一般来说,现代众生听闻佛法难,听闻到佛法闻信净土法难,稍生信心,如法修行难,勉力行之,恒常精进难。吾..

问:净土祖师一出家是否只修念佛法门?大安法师答:这不一定,各有因缘。净土十三祖里面,专修专弘净土法门的有两位,一个是善导大师,一个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一出家,正..

问: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去..

问:共修念佛分男众念,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如此轮流,是否有间断之疑,不符势至菩萨的净念相继。大安法师答:如果共修轮班念,这是一个方法,你轮班念呢,念的那..

问: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时常会嗝气,或者觉得有股气堵在胸口,是怎么回事呢?大安法师答:阿弥陀佛的“阿”字正确读音念..

问:请师傅慈悲开示,当念佛号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会很自然的掉下眼泪?大安法师答:好啊,这说明阿弥陀佛的悲心被你接纳了,就像绵里藏针,这个针把你的悲心给触动了,也就..

问:请问如何培养至诚恳切的心来念佛?大安法师答:至诚恳切的心,这是一个很形而上的东西。怎么去培养呢?可以观照死亡,随时都会死,这时候想到明天要死了,念佛会恳切一..

问:我经常在睡梦中做很多梦,造成睡眠质量很差,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要如何念佛,令自己安眠。大安法师答:做种种杂七杂八的梦,这确实说明..

问: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佛真实义》等几本书,作者是台湾觉云居士。上网一查,乃知是萧平实之作。此人颠倒黑白,附佛之说,如今摇身一变,又以净..

问:念佛时面对思绪散乱,妄念纷飞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如何克服呢?大安法师答:你不要以为只是念佛时才妄念纷飞,你不念佛照样妄念纷飞。那么,你能够知道..

问:在生活中很自然地想到下一刻要做的事情,如何可以保持念佛不中断?这样是不是杂念?如果只做不想又如何生活?如何过活?如果犯有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问: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我们该如何在工作之余,妥善处理好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做义工是不是只在修福报,没..

问: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冤亲债主的问题,认为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吗?大安法师答:从通途教理..

问:请大安法师开示!我每次念佛都不能专心,不能够做到一心不乱,怎么办?大安法师答: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要从专..

问: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大安法师答: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干,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追求物质感官..

问: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大安法师答: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

问: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被,帮助我,驱除心中的贪、嗔、痴?大安法师答:又是同样的毛病。你就是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行具足,念念往生啊!每一..

问: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而无暇参与义工活动,那寺庙如何进行各种慈善义务工作?我们该如何在工作之余,妥善地分配时间做义工,助念结缘?做义工是不是..

问: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白念了呢?大安法师答:不会的。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凡夫众生都是妄想分别,所以很多的佛号都是在妄念的背景当中..

问:什么叫做念佛三昧?慧律法师答:念佛三昧就是理一心三昧,还有事相的三昧。也就是说,我今天不管我道理懂不懂,我道理懂不懂,我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问: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慧律法师答: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

问: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让我们念佛。我用《六祖坛经》里面的一句话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性,念也..

问:什么叫做念佛三昧?慧律法师答:念佛三昧就是理一心三昧,还有事相的三昧。也就是说,我今天不管我道理懂不懂,我道理懂不懂,我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问:如何念佛才能培养出内心真正的定力?慧律法师答:念佛必须实相念佛。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在念佛的当下,了解万法都是空无自性的。无相,就是万法唯心,无论是外相,无..

问: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慧律法师答:念什么都一样,问题是要见性,见性的话,不念它也是佛。佛不念佛、佛不绕佛、佛不礼佛。佛不念佛:自性就是佛,念念..

问: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难以控制,有什么解决办法?慧律法师答:这个就是对空性不理解。三昧的心来自一颗训练的心,训练万缘放下,一念提起。经典里面有一个比喻:在一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