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八正道空恩

问: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这样做是犯戒但还是做了,是业障太深,还是着魔了?大安法师答:那真是业障重,也是魔障重。你这个五戒别说犯了三戒,就是犯..

佛意为觉者,他经过六年苦行,寻师访道,经历种种坎坷,最终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道。成佛后,佛陀最初对五比丘宣讲了四谛法门,那就是苦集灭道,苦集灭道也就是佛法的纲领。在..

问:在家居士破五戒,复又忏悔,命终往生,能否超越下品中生?大安法师答:你可千万不要抱这个侥幸的心理。在家居士你既然受了五戒,你一定要认真地去受戒,去持戒啊,这按..

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诱惑。我们常常说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说境迷人,是因为我们的心被境所转了。我们在初修行的时候,就要离开那..

持不杀戒的功德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菩萨利生为事业,宏法是家务,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九法界众生,皆成..

十善业离不开身、口、意:身善、语善、意善。问: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慧律法师答:十善业离不开身、口、意:身善、语善、意善。记得,身体一定要做善:不杀、不盗..

三皈五戒法会(图源:网络)佛度有缘人。怎样与圆满无上福德智慧,成就无量功德的佛陀结缘呢?礼拜、赞叹、供养……如果皈依佛,那不仅与佛结缘,而且成为佛子。三皈依即是众..

深陷无明之人,不会知道如何解决内心痛苦的方法,而伟大的佛陀之所以讲了众多经典,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烦恼与痛苦中出离。学佛,就像生病的人找到了医院,这也需要极大的..

网友:请问法师,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受三皈五戒吗?为什么?法师:如果没有作三皈五戒的仪式,你就不能自称为佛教徒。就好像在大学,你没有注册入学,学生处没有你的名单,你..

对于害人害己的诱惑之物,应当即刻发誓断除有群舍卫城的男子,请毘舍佉教导他们任性的妻子们要有宗教信仰和德行。有次,毘舍佉带领这群女众到一座花园,她们瞒着毘舍佉带酒..

为什么要受持五戒?WhyShouldWeReceiveandUpholdtheFivePrecepts?◎不要错过受五戒的机会◎DON'TMISSTHECHANCETORECEIVETHEFIVEPRECEPTS受五戒、八戒的人,都叫“优婆..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无耻之事,凡修行者,绝不许饮。要知一切妄念邪行,皆由饮酒发生。故须并重戒酒。此是遮戒,唯受戒者,得犯戒罪..

当我们的智慧打开了之后,摄取能量的途径也会改变问:请问师父,受了五戒,是不是一定要吃素?传喜法师开示:在坐的很多佛教知识丰富的人都会知道,受五戒不是一定要吃素的..

居士:请问受了五戒不能喝酒,那葡萄酒能不能喝?好多人认为葡萄酒是饮料,不是酒,觉得可以喝。请法师开示。法师:五戒里面有不饮酒戒,这个酒,包括有酒色、酒味、酒气之..

宝华山往期传戒(资料图)宝华山往期传戒(资料图)为了上报四恩下济三有,弘扬佛法,利乐有情,提高在家居士的修学层次,促进社会和谐。强化四众弟子的自身修养,提高在家居士..

这个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就是善恶定名,我们这个世界不是善就是恶啊!那佛教里说了,“十善”,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十善,我们就说了,身三、口四、意三,其实修行还是从..

受了三皈五戒的人都有佛菩萨和善神护念受过三皈五戒的人是有护法神隐形保佑的,为何还会受到鬼神的骚扰呢?念佛人和受了三皈五戒的人都有佛菩萨和善神护念。但是,想要得到..

问:受过三皈五戒的人是有护法神隐形保佑的,为何还会受到鬼神的骚扰呢?大安法师答:念佛人和受了三皈五戒的人都有佛菩萨和善神护念。但是,想要得到佛菩萨和善神护念,有..

一、前言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了脱生死,皈依之后就正式进入佛门了。没皈依之前吃素念佛,烧香拜佛,皈依过之后呢,正式成为三宝弟..

虽为在家戒,实际上也是一切佛戒的基准。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有五戒: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有五戒: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告诉所有比丘:譬如摩竭国中愚惑、少智慧的牧牛人,想要驱赶牛群从恒河的此岸到达对岸,却不事先了解两岸间的地形何处..

五戒既是世间美德,又是出世间的金刚铠甲很多人自认为有佛缘,也敬畏佛菩萨,但是因为佛教有戒律,而不敢皈依。经常有人对我说活佛啊,我也觉得佛教很好,我也不是不信佛,..

今天打坐念佛时,眼前忽然出现释迦佛宣讲楞严经的场面。楞严大会上佛陀的法身百丈由旬,大方光明。只见释迦佛庄严的坐于大众之前,百千弟子围绕佛前恭敬听法。满天菩萨、天..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只是种善根而已,算为佛教徒,然后你要进一步,你要想这个人身不失去,要持五戒,持戒才能够保住人身。从五戒做起,五..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