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该吃动物。因为动物也是一个生命,一个生命就是未来佛。我们学佛的固然不吃,不学佛的人,也不..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中。如《亲友书》所说:假如你能认识到生死的过患,那么希..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如何保持大悲心不退?那靠你的意念,意念强的真正坚持不退。慈舟老法师从各经论选择二十种心,一个是所忏的十心,一..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经常念这句话。希望大家也能多念无常迅速,多念修行了生死。用功时虽然辛苦,但将来你到了极乐世界就幸福了。修行不容易,我有经验的..

祝各位道友吉祥!今天要跟大家讲讲什么呢?了生死。我们佛弟子所达到的目的,大家的目的都是想了生死。生死怎么了?因为佛跟我们说,无量劫来,我们在这个六道轮转,经过无..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若断而未尽,则尚不能了。况完全未断者乎。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住..

甲、警人命无常●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杂著】四一●生..

问:若友人病重濒死,以佛法观点劝他看破生死,不会显得冷漠无情吗?济群法师答:面对病人,首先要以感同身受的慈悲,切实体会对方的身心之苦,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教。..

问:请您为我们开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的含义。济群法师答:佛教讲因果。而平常人更多关注的是结果,羡慕别人的成就。可是成就从哪里来呢?任何成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

问:如何以缘起的智慧看待生活?济群法师答:以缘起的智慧观照,了知一切皆是因缘假相,如幻如化,无常无我。其中的关键,是将这一智慧审视真正转化为自身认识,感觉它确实..

问:什么是随缘不变?济群法师答:随缘不变是菩萨的修行。《维摩诘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维摩诘居士不但身处红尘,甚至还涉足酒肆、赌场、青楼。但他去那些场所不是为了享..

问: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大安法师答: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有个五会念佛,但没有传下来。到底五会念佛是什么样的音声格调,我们不得而知。据说..

【然平日则区区趋名竞利,虽百钱之物,亦不肯弃舍,而不自爱其身,何哉?或责以盗窃,或呵以禽畜,则怫然而怒,有至于终身怨憾而不可解者;有至于殴击而成狱讼者。彼盗窃禽..

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情债、这个钱债,这些都要去偿还的,哪个债主的力量大,要债的力量强,就你先到哪里去还债。临命终时最后这一念种种的妄想杂念,哪一念占..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就会面临佛在大小乘经典所说的,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幽深之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依据众生的根机而加以施设的。从净土..

问: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大安法师答:看来你还是有怀疑啊!《观经》里面讲的这句话,下品下生的,这句话是确凿无疑的,实实在在是这..

了断这个理上的生死,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不在生死当中,但是,我们的手脚、我们的习气还在生死当中,所以还有种种习气烦恼干扰自己。但只要你的眼光不在三界以内,一切习气烦..

问:生死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又如何权衡于期间呢?达照法师答:如果认识到了生死的痛苦,那就发心超越生死,这是唯一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这一期最为难能可贵的生命最好..

学佛的人,时时刻刻要存「有若无,实若虚」的思想,不应该有骄傲的心,不应该有自满的心,不应该有不谦虚的心,不应该有不用功的心。总之,要时时修持,刻刻精进。以前中国..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

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不知道在做什么,糊里胡涂地生出来,又糊里胡涂地死去。在生和死的期间,为名而颠倒,为利而颠倒,为色而颠倒,为要吃好东西而颠倒,为享受而颠..

有一次我到慈济医院探视病患时,有位护士小姐跟过来说:「师父,您能不能再去看一位患者?她昨晚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一直放不下,情绪很不好。」我说:「好呀!」那位患者..

比如在慈济医院中,最近有两件个案,一件是父与女,另一件是母与子。大家都知道天下父母心,有哪位父母不爱子女呢?父母总是把子女的生命排在第一,把自己排在第二。尤其现..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意。一般人对生死大事平时也无警觉,只有学佛的人才会用心去了解生死。佛陀在世时,他的周围有很多大智慧者,如文殊菩..

我们大家很多时候真的应该反省自己,怎么总是把自己看得那么重呢?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为什么经常与周围的人合不起来?有的在道场合不起来,有的在家里合不起来,有..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学佛修行了,就应该不会生病、不会死、不能出事。一旦有病了、死了、家里出事了,就觉得学佛不管用,信心也退了。这都是不懂佛理。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

我们若是具备条件,应该在家里设佛堂,因为这是给自己种福田,是学法修行的所依、对境。若是不具备条件,也不要执着,可以把佛堂设在心里。有些人虽然家里有条件,但是也不..

我经常说:好好学,好好修,世间的一切琐事都要随缘。有人问:我现在只学佛、修行就行了?是,这样就行了!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学佛修行,怎样学佛修行。学佛修行不是只坐在..

缘起法具有八种特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是缘起法就是空性法,是空性法就是缘起法。缘起以因而生,观待而成。站在缘起的角度里,都是有生灭的,有来..

作为修行人,我们要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自然来的才是真正的福报。有些大德高僧住在山沟里,名闻利养自然就来了,侍奉、供养堆积如山。他的境界是手掌和虚空等同,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