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的佛教徒

问: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答:归敬仪云:今有安坐像前,情无敬让,可谓无事受罪,枉坏身心。因为佛像就是佛的代表,是佛真身的显现,见到佛像,就等于见到..

佛教徒礼拜供养佛菩萨,与外道有何不同?答:依据佛教的论点,众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也就是每一位都是未来的佛。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不礼拜佛菩萨?在理论上是可以,..

佛教徒对「佛菩萨替人治病」的看法看电视及很多的报章杂志都有很详细报导神佛替人治病的事情,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如何看待这些事?个人认为肉体生病,最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请..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灵山居士/文现在好像低碳很风行,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开车,在可以步行的时候尽量不要开车之类。如果你可以这么做的话,我会非常赞叹。但如果..

穿着佛教衣服的未必是佛教徒灵山居士/文我经常会被问及一些可能会让佛教徒感到尴尬但却是确实存在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围绕那些佛教徒的糟糕行为有感而发。我们都知道..

佛教音乐《当我说我是佛教徒》并非自炫智慧足,烦恼无尽誓愿断!

印能法师《起梵腔》随喜赞叹

赞叹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见到他人做好事、善事,皆已完全真诚的喜悦心称扬、赞叹,或者是全力帮助别人完成善愿。能“随喜”后就有“功德”,我们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贪..

人乘佛教徒持什么斋「斋」者戒也、敬也,凡是学佛修行的人,清净身心之不洁叫「斋」;预防禁止身心之过恶,谓之「戒」,这是「斋戒」二字简单的解释。再谈这个「斋」字,斋..

佛教徒欢迎二千禧年最重要的一个字——活!——细读潘教授「心经与生活智慧」后有感而写仁俊本年十一月中旬初,我在香港行脚,承潘宗光教授赠其近着「心经与生活智慧」,注..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样才能过好父亲节,来报答父亲的养育深恩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是略举几个例子,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大..

佛教徒的自我关怀与社会关怀◎宏印法师十九世纪以来,尤其进入二十世纪,世界性的宗教譬如说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这些世界性的宗教都有一个趋向,都在朝着一个现代..

佛教徒的爱国情怀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优良的传统,而且这种源远流长的思想,是佛陀亲自制定的,从佛陀一生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见佛陀本身就是一位强烈的爱国者。佛教是提倡..

佛教徒要重视宗派和谐心定和尚随着时代的潮流,近几十年来,佛教也经常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国家地区,召开无数次的国际性佛教会议,会议内容不外是佛教徒的使命、佛教的发..

阿弥陀佛佛音悠扬,慈悲精神万人敬仰,无量功德流传四方,我心有佛佛在心上。

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佛教徒?研究经文时,要把经文往自己身心性命合一合:这个道理我能做得到吗?我能不能用直心、真心来修行?一九八七年六月十六日开示我们研究佛法,要注..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3)——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三、喜——随喜下面讲喜庄严,这是四无量心当中的第三——喜无量。经文:“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看见了一..

同修之间有句常用语叫“随喜赞叹”,开始我很不习惯。做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随喜赞叹”,是不是小题大做了,甚至觉得虚伪造作。学佛一年多,我才渐渐感受到“随喜赞叹”..

随喜赞叹不生偏颇也有人说,哦,慧日寺好像是学密的,这叫偏颇,也是不太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西藏的喇嘛到我们汉地来朝圣,或者来我们这里听听课,那是不是这个藏地喇..

超越凡夫见随喜无分别传喜法师法堂开示(2010.10.26)自净其意不入歧途比如说如果现在感冒发高烧了,我还能看吗?看不了了。所以这个道理也有局限性,就是说这种传播方式也是..

大昭寺,有人说这里是西藏最神圣的地方。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政治中心,那么大昭寺就是文化的象征,这里是朝拜者心灵的圣地,是他们信仰的最终归宿..

随喜我们所需要的,是认同他人的心量及避免自我膨胀的雅量。其实,肯定他人并不等于否定自己,众生是多元的,因此佛法的表现也是多样性的。终极的目标固然都是自他的解脱,..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