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阿弥陀佛学净土”

我渴望清净自在的状态,讨厌烦躁不安的状态。前几天,工作中我被人指责,在那个当下产生了情绪和烦恼。小组交流后,发现当时我的心处于无明的状态,感受不到正见的作用,因..

问: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大安法师答:这里面还是从计数念佛开始,因为你这两个问题不能摆在同一个平台上去说,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那么计数念佛是一种方法..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来摄护好我们的身业,就是练习在念佛堂有行走着念,有坐着念。坐就要有坐样,那走就要有走样。用念佛把它再延伸到我们的..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

为法安忍,为了佛法努力精进修行,表面上看起来很像“贪”,但是真正的贪,基本上是以一己之利为目的,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如果对他众很好,对自己也很好,因为这些目的..

修行者进入佛门以后,还常常会遇到魔的障碍,其征兆就是信心退失。信心退失、陷入魔障会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呢?简单来说,就是时常会去观察上师和善知识的缺陷;或者观察其他..

过去,佛教造法宝,都要选非常稀有的金属,并饰以七种珍宝,这样造出来的铃不仅声音清透,还具大加持力。同样,人想要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也需要好材料、好德行,以好德行成..

清净信,不需要先学习道理,只要看到佛像、经书或僧衣等三宝的象征,会自然生起。清净信就像小孩和母亲分开很久,突然又见到母亲时,生起无法言喻的欢喜。这种对佛菩萨自然..

安乐主要是内心的感受,它在心里,不在身外,所以内心如果不快乐、不满足,外境再美妙再丰富,也很难感到愉悦、富足;而一颗宁静柔和的心,在贫乏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出喜..

11月19日下午四点,父亲因肺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64岁。父亲曾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敬神佛。而我与佛有缘,幼年起就爱丛林道场。父亲慈爱,这几十年来陪我走过了藏..

问:将身口意供养上师三宝有何意义?又如何供养呢?索达吉堪布:无始劫来,我们陷于轮回之中不能出离,就是因为强烈执持于“我”,现在誓将身语意三门恭敬奉献三宝,能有力地..

我们用眼睛,往往很难看清事物的真相,而内心的善良与智慧,有时可能表现出让世人认为是错误的言行,但清净的虔诚心,只会让诸佛菩萨真正融入心灵,加持力越来越强。很久以..

尤其许多自称为上师的人,会以巧妙虚假的外相,让很多人用三年也无法分辨真假。甚至有些弟子穷其一生,都不知道上师所教的,并不是正法,这是业力造成的。弟子的业力不清净..

《清凉山志》记载:斋主自恨不识真圣,取刀欲剜其目,众遮乃止。即以贫女所施之发建塔……在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年间,方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

----衍慈法师《佛遗教经与现代生活》第三讲二持戒(方便轻遮戒)不妄语乃五戒之一,提醒大家说话不要太随便,自己要负责任,话到口边要留半步,先想一想,对己对人是否有利益..

南怀瑾开示:《佛说不清净布施》南怀瑾先生讲授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他列举了三十三种不清净、不纯净的布施:第一种,..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其实也很符合因果规律,你现在的心清净,现在是清净心,现在的清净心就是因,你将来生到清净..

在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耶舍,非常聪明且富贵胜人,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脚上穿着无价珠宝镶饰的鞋子。一晚,耶舍与诸多表演歌舞伎乐的女子狂欢后,各自倒头便睡。半夜耶..

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能修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功夫,能不能开悟正果,命终能不能往生,这都是自己的事情。读经,学习,念佛,这都是帮助我们悟入,帮助我们去了解事实的..

1.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卷第十二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2.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4.药师琉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