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问明品普献法师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一、佛法非迷信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

【经典介绍】《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

问:我是一个练过气功的学佛者,过去亦常持佛号,但修周天之法已成为生活习惯,每念佛之时常不自觉地运转周天,此种观想是否为妄见?如是,又如何断去此种观想?再者我的弟..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阿难听到前面佛陀破除..

佛教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界,主要是靠因缘的力量来创造,那么因缘当然主要分成两块: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我们的心力。比方说你今生的现象,为什么你今生经常会有一个很好的朋..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生,而亟欲灭生以求无生,弥求弥远。今以求生净土,乃悟无生,入有得空,即凡成圣,可谓通玄秘诀,换骨神丹。这是教..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养分。至于那些不需要法义学习,只要念佛就可以的人,除非他真的是这种根器。能够不学习,也能老实念佛不改变的人,印..

问: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害许多生命。请问学佛人该怎么办?大安法师答:是有这个习俗,不仅是农村,城里更厉害,还要到五星级宾馆去吃那些海陆..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了。临命终它是一种业力激发的时候,就是把过去的、今生的业把它激发的时候,这个业力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诸法因缘生。生命的确是遵循着一定的轨则,你今生会快乐,你今生会痛苦,都有一定的道..

一、总义(一)学受菩萨戒的重要性在贪心炽盛、私念猖獗的这个世界,人人都为自己打算,甚至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尔虞我诈、互相算计——错误的价值观已经把所有的..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的感受。这个苦果来自于他所造恶业的业力。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又叫堪忍。表明什么..

要去往西方极乐世界,除了发无上菩提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忏悔清净罪业,还要累积善根福德。《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知舍取因果就是少善根..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震撼心灵的十六字,就是地藏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的弘誓大愿。那么地藏菩萨究竟是怎样的一尊菩萨;他有着怎样的往昔经历;又为何..

地藏经是集合了所有宇宙的力量,集合了所有佛,所有佛菩萨,所有天主,地主,鬼王,一切力量.念地藏经第一品时,佛,菩萨,鬼王,天主,地主都念了一遍,这些都来护法。念..

近年来,在汉地及欧美地区都出现了藏密热的趋势。作为佛教的一支,藏传佛教能够在当代社会得到广泛弘扬,令人感到欢喜无量。我对藏传佛教的印象,最初是来自一些有关“印度..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有关观音菩萨的形象,庙堂上,经书画像上,车载摆件中,求子求女的时候我们也拜观音菩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希望寻求观音菩萨的救助!..

佛法讲修行,什么叫修行?依佛所讲的理论与方法,来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言行,这叫做修行。现在的人都弄错了,以为敲着木鱼念经叫修行,错了,那是形式,不是实质。起心动念..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还被供养于很多..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闻而自得名闻。假使我们出家人有所求的话,那你就求佛,求地藏、文殊、普贤都行,虔诚供养礼拜,求什么有什么,乃至求..

有人常说,为什么当我遇到困难,希望得到佛祖的帮助。考试的时候希望得到好的成绩,生活希望过得很顺利,却总是得不到帮助,貌似也没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我的心不够诚心,可..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切事物、现象..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这样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每..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印祖在《复倪慧表居士书》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而《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实际上也是《无量寿经》..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我们再往下看,观法无我。前面在自我概念当中指的是能主宰的自我,这个地方指的是我们所主宰的法。这个我一定有一个我所,一种缘起的法,我们把它念一遍:藏性周圆,循业随..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个所爱取。色身是所爱取,那么是谁来爱取色身呢?谁来领受呢?就是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放纵自己的六根,这种感官的感..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