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咒回向文

《楞严大义》见道之八第五节两种根本我们上午跟大家一起讨论了七处征心,七处征心是因为阿难执着自己这颗妄想的心为自己,所以佛就问他,你这颗心到底在哪里?问到最后呢,..

《楞严大义》见道之七4、妄想与真心我们大家平常误以为有一个心,这就好比是水中的月亮,水中月亮有没有?“没有,”我们说,大家心里想:“不对,有。”更不对。你说它没..

《楞严大义》见道之九2、菩提涅槃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不在外,哪里都不在,我们就想那就没有心了,其实不对的。不是没有心,是一切生死根..

《楞严大义》见道之三3、持戒第三点修行的基础,就是持戒。持戒是保护我们的保护栏,目标在前面,动力在后面,保护栏在左右两面。我们修行就像是悬崖鸟道,悬崖没有保护栏..

《楞严大义》见道之四第四节七处征心1、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楞严经》的整部经典总共十卷:前面四卷就是讲见道,就是如何明白我们的真心,看到我们的真心;五六两卷,包括..

《楞严大义》见道之六3、七番破处通常的人,他感觉到心是在胸口当中的,是不是?我们通常的人就认为心在胸口当中。实际上,唯识告诉我们,这个心叫做肉团心。我们这个身体..

《楞严大义》见道之二第三节修行基础的五要素1、如量地皈依三宝《楞严经》的这个缘起,就告诉我们三个道理。阿难尊者他为什么遇到邪咒,自己学的教法却起不了作用,因为他..

大安法师:把善行功德都回向极乐世界

印能法师-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瞬间净化你的心灵感受福报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这段经文完全讲回向,要回向才能有这个果报,..

《楞严经》的神秘传奇!摘自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佛教界自古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的说法。《妙法莲华经》传入中国较早,而《楞严经》则较晚。在《楞严经..

听梵音学佛法,传播正能量。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同时地藏菩萨还教授我们要发回向的愿。回向的愿,就是把我自己所做的好事mdash;mdash;礼..

修楞严咒的道理张尚德老居士开示一、福报修楞严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福报要够,福报不够不可能修楞严咒。第二个身体要好,因为楞严咒是大悲咒的七、八倍长,念修时很..

楞严法会开示录(一)圣空法师主讲这楞严经是开智慧的,但是要不要思维呢?说实话,看楞严经是不要思维的,就是这样去看,在定中,你就是阿难,在跟佛对话。我们要提起恭敬心..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七什么是无苦之乐?佛告诉我们,在现实的人生当中,虽然一切都是苦的,都追求不到真正的快乐,但是在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生命当中,蕴含了三种无苦之乐..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八佛告诉我们,追求智慧,要非常努力,这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无苦之乐。在座的诸位,在生烦恼的时候有没有看一看,有没有人说:“因为我太有智慧了,我很..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二一个会修行的人,一定要让自己随时随处都能够回光返照,一提就提到把所忘记掉,把能保持住,这是第一步下手。你知道在这里下手,这个功夫就会用起来..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一《楞严经》的见道和修道按标准的说法,见道以后,我执已经不再有了,但无明的习气还是有。后面修道的过程,就是在长养圣胎。大乘佛法讲的无明跟小..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九受三皈依的人,只有三条戒,就是: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的经书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的徒众。受五戒了,就不能杀生、偷盗..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二念楞严咒,很关键。平常我们用功,你就在心地上踏踏实实的。修心密就用心密的功,修禅宗就用禅宗的功,你用你的根本法安住于正念,这是正法的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