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济颠和尚(济公)常常唱的一句话,济颠和尚是圣人应化,他有神通。圣人应化有个特点,他不能道貌岸然的,否则他在世间是待不住的,他就得要显..

随皈依而行持,也就是经典中所谓的皈依戒,或皈依的学处。这种学处在《大涅槃经》中是这样讲的:皈依佛陀后,此人则为真正的居士,从此以后任何时候也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6期 1.灌顶和密乘戒的关系是什么? 2.受过密乘戒后,可以告诉周围人吗? 3.如果觉得有师兄破了密乘戒,该如何与他相处? 4.进入密乘后因为失..

戒律在云南佛教中的实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严耀中佛教以“戒为无上菩提本”[1],通过作为行为规范的戒律来体现佛教作为人类道德源泉之一的价值,故戒律的实施情况实际上..

佛教戒律与唐代妇女家庭生活严耀中[上海]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唐代在家信佛妇女受的主要是菩萨戒,严格地将戒律约束着自己的家庭生活,从生到死,自始至终。最普通的如不..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严耀中建立对人的约束与规范是宗教的普遍特征。前者就精神而言体现着宗教间的共通性,后者,包括由此订立出来的仪轨,却是把不..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5期 1.如何理解“要发菩提心,就要守菩萨戒”? 2.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受菩萨戒是必须的吗? 3.没有受居士五戒,能直接受菩萨戒吗? 4.受持..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4期 1.八关斋戒的由来是什么? 2.八关斋戒对修行有什么意义? 3.八关斋戒都有哪些种类? 4.破了居士五戒,还有资格受八关斋戒吗? 5.守八关斋..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2期 1.怕破戒而不敢去受戒,怎么办? 2.受戒越多越好吗?受戒的等级越高越易解脱吗? 3.破戒和犯戒有区别吗? 4.破戒后最好的忏悔方法是什么..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3期 1.擅自修改誓言有过失吗? 2.学习《易经》会不会破皈依戒? 3.佛教徒对外宣说没有宗教信仰,破皈依戒吗? 4.皈依戒中的“不伤害众生”具..

以上作品由丰子恺原创,吴浩然重绘设色。

民国时候,浙江慈溪有一农妇,家里非常穷,和儿子挤在一间小破屋里勉强度日。儿子脾气暴躁,对她很不孝顺,经常喝骂她。有一天,她又被儿子骂了,心里很难受,就来到临近的..

戒律外寺制僧规的产生及其特点和意义周齐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佛教有戒律。这不仅在道理上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也是众所周知的。佛教的戒律,在释迦时代即形..

戒律是阻挡邪风的墙◎陈亦新:修行为什么要守戒?●雪漠:我们先从婆罗门教谈起。婆罗门教的修行者也会解脱,只不过不是佛教认为的那种究竟解脱。婆罗门教有多种瑜伽修炼,..

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佛陀成道五年之内,僧团和合清净,后来逐渐开始制定广戒;在佛陀涅槃前,留下“以戒为师”的最后教诫。从根本上说,佛教是以解脱为根本目标,..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来到寺院,有哪四点要注意的呢?答:这一部分是特别说明女众到寺院时,应当注意的事情。因为女众往往情执比较重,所以..

戒律的艺术(2007年7月24日)我先介绍一下戒律在佛教中的历史渊源、地位和意义。海外有一位法师认为,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说得很对。释迦牟尼..

戒律的意义和受持八关斋戒的要求明海大和尚(2007年7月24日晚于文殊阁)各位营员:大家晚上好!这次我们活动的安排,明天有男营员一日一夜出家和我们寺院僧众一起上街托钵。..

关于“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讲座的总结妙华法师(1999年7月24日)净因法师和湛如法师都讲了“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虽然我们是禅的夏令营,仿佛与戒无..

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内容提要: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以菩萨戒为主导内容。其思想立场并非出于传统律宗以律解律的单一立场,而是多元分化、多头并进,既重大乘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