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大德舍利


“舍利”有“遗骨”之意。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后来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这些骨头有时呈珠状宝石样,且五颜六色。据说,只要佛或得道的高僧大德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这种结晶体。呈珠宝样的舍利,颜色通常有三种: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赤色的是肉舍利。只有佛舍利有五色。当然这种区分也只是理论上的,得道高僧、大德的舍利子颜色也有五色红、绿、黄、黑、白、乃至多色的。从种类上,有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

那“舍利”是怎么来的呢?是一个通过戒、定、慧的修行,加上临走时自己的大愿力得来的额。这修行自然可以理解,那什么是大愿力呢?就是圆寂前高僧想留下舍利来令信徒供奉。这并不是说发大愿力的这些高僧大多贪恋身后名,而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舍利供奉有利于人们发善心。因为你天天诚信供奉一个东西,能不心生警惕慈悲、向善之心吗?所以,留下这些舍利的人是不是就这样撇下众生独立成佛的,也是大慈大悲的。这有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

此外,我们经常听到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中的“舍利子”也可简称为“舍利”,但这并非什么遗骨的意思。而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在佛教的称谓中,名僧、高僧、大师、法师这两对名称是有区别的。名僧是指有名的僧人,梁宝唱曾撰《名僧传》,记录当时名僧的事迹。后来梁慧皎又编《高僧传》强调德行高超的..

吃素与学佛惟觉老和尚讲述开示于普天精舍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

有人请教师父,说古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体,多是“土葬”的方式,为何佛教僧人在古代就选择用火化的方式来处理遗体,在那个时代是不是特别不被理解呢?恒庄法师:大家都知道..

问:南无阿弥陀佛,至诚顶礼宏海法师!家人十多年来,每天早上几乎都上香礼佛,再念十口气佛号,但不愿皈依。在家吃素,出门吃荤。且常在佛诞日或六斋日十斋日饮酒,喝完酒..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舍利弗的年龄,随着无常的世相日渐增加,他已是将近八十岁的高龄,这一年在祇园精舍结夏安居以后,为着弘法度生,他不以为年老,不辞辛劳的请求佛陀准许他出外云游教化,佛..

从前,舍卫国波斯匿王手下有一位名叫梨耆弥的大臣。他有七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娶了一位聪明贤慧的媳妇,名叫毗舍利。当时,舍卫国与特叉尸利国关系不好,经常有些磨擦。..

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能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但只注重外在表面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

吃素的真义何在?就佛法而言,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菩萨、成佛。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怎么能杀害众生,并且食用它们的肉呢?再者,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亲眷,吃众..

古之禅德,多有礼拜持诵,不惜身命,如救头然者。故永明寿禅师,日课一百零八种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况后世学者,不重事修,而欲成办道业乎。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体,..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五戒禅师投胎转世,成为宋代著名文豪问: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悟,为何连欲界诸天也生..

《佛光菜根谭》:四大五蕴的假合之身,孰能无病?生老病死的无常进程,谁能清除?无病之道无他,只需证悟法身;无常之理好解,只需去妄归真。注:星云大师,当代高僧,1967..

修行高僧讲到人生的几种人生状态人生终究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也是一个研讨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讨人生哲理的人,好像很少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站在人道..

一代僧离欲上人,圆寂已经一周年。上人一生精进修行,安贫乐道,广施化度,普济有缘。其思想品格,嘉言懿行,值得崇敬,值得学习。离家修行大彻大悟离欲上人(1885-1992)..

世上有没有三百岁的老和尚,末学不得而知。此处所说三百岁老和尚是指年龄总数接近三百岁的三位老和尚。其中两位年逾百岁,一位九十岁。“慈悲念佛”,“持戒念佛”,“念佛..

寺院里背阴的房间,一盆冰凉的水、木板上一坨坨彩色的酥油。41岁的藏族高僧尕藏嘉措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手指不停浸在水中,然后掐出一块块酥油,捏成各种佛像、人物、飞禽..

双桂堂的开山祖师破山海明禅师,世有“小释迦”之称。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圆寂于清康熙五年,即公元1597年--1666年,享..

《大智度论》云:“复有人虽不贪恚,而妄证人罪,心谓实尔,死堕地狱。”有的人虽然自己没有贪心、嗔心,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他说别人过失说错了,虽然以为是真的,实际上..

一个小沙弥问一位得道高僧:“师傅,你悟道修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吗?”高僧答道::“有。”“那么你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沙弥继续问道。高僧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

原文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肇曰:身相没、生,可如幻化。菩提真道,必应有实。故问久如当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从普通百姓到高官贤达,从长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国内到国外,慕名找他的人成千上万。他,像天国天使将甘露洒向人间;他,像活佛菩萨,慈悲心肠,普渡众生,万民敬仰,百姓..

南朝刘宋时到中国来的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他就是靠“换脑袋”来学中国话的,一夜之间就学会了。对,不出你所料,这又是一个浑身散发传奇色彩的和尚,毕竟,但凡高僧,他怎..

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

“生命里所出现的事情中,哪件最让您感到惊奇?”古今贤哲回答:“这件事就是,人虽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世,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死去。”虚云大师虚云大师由于病重而越来越..

释明海:俗姓肖,1968年出生,湖北潜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赵县柏林禅寺方丈。回忆起接触佛教的缘起,明海法师说,最早是看到一本弘一大师..

苏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位文学家;佛印禅师,是与苏东坡同一个时代文学、佛学都精通而名闻全国的一位高僧。这两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交谊深厚,不但..

说起目犍连的老朋友舍利弗,不但有大智能,也有大神通,他初到舍卫城监督祇园精舍的工程时,就曾向外道的首领劳度差显过十八变神通,赢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舍利弗留给舍卫城..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