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①,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②,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

一、七宝金幢,辉映地表【原文】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把大乘佛法修福的内容整合起来。如果一个念佛行人能够把净业三福作为行为的准则,他在世间就是一个道..

《佛说长阿含经》《佛说长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二十二卷,共收三十部..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观无量寿佛经简介《观无量寿经》大意编述者:慧净法师一、序说《观经》与《无量寿经》大意一致今天我们讲《观无量寿经》的大意。《无量寿经》也好,《观无量寿经》也好,都..

无量寿经简介《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

阿弥陀经介绍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

【经文】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①,于第一义②,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

【经文】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这个业种子要从种子而转成正式的果报,必须要经过十二因缘的滋润。你一定有无明的滋..

人人都想拥有美丽的相貌,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为什么?恋爱中的男女,总是借着外在的物质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装饰打扮无论如何总是一个助缘而已,最主要的因素,中国..

【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留国行治处名为法。时拘留国人会在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从佛闻。佛便告如是。比丘听当为说法。上起亦利中起亦利遍竟亦利。有利有方便。具足..

桑吉平措《佛说》,说什么呢

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经,义理所该,深邃广远。不应视同浅近,自取愆尤。《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先看这一段。这是旁通..

一、无病第一利世间上什么最好?就是不生病。平时我们不觉得健康可贵,可是一旦有了病痛,如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足以使我们缠绵病榻数日;一颗小小的蛀牙,就够我们整夜辗转..

说话要适度“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当你渐渐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就能体会生命盛大。做事有气度处事,..

【经文】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①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

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

善音居士朗诵并制作的《佛说观无量寿经》简体字幕版

观无量寿经是佛教经典,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宋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