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论曰:有法能起摩..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

《炉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药师七佛南无..

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继体性宗..

这个二乘种不生是出在天亲菩萨《往生论》。《往生论》在讲极乐世界的三类二十九种庄严。首先是概述极乐世界的十七种依报庄严,依报庄严在十六门里面谈大义门功德:大乘善根..

二00六年五月一日至七日灵阳寺念佛七法会开示本愿法是他力法门印光老法师那个时候他也讲本愿法门,但是他没有公开讲,因为有人反对。他就感觉因缘未到,所以他没有办法公开..

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虚对念佛净土法门的张扬论文作者:吕有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禅宗史)倓虚大师(1..

广东化州南山寺2009-4-14至4-21念佛七法会(4-21上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念佛七法会圆..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禅法(下)——禅宗源头“达摩西来意”发微杨笑天《少室六门》本“二入四行”的最后还附了两首偈子,作为对理行二入的总结,《景德传灯录》将其穿插..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玉泉寺2009年5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5-9下午觉明法师开示)念佛法门(一)我们今天在玉泉禅寺举行念佛法会,是诸上善人聚会于此,不可缺少善根福德因缘。..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玉泉寺2009年5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5-10上午仁焕法师开示)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今天我们讲如何念佛得到好处。因为很多人还没有接触到念佛法门,同时也有..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禅法(上)——禅宗源头“达摩西来意”发微杨笑天一、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的内涵及其在佛法中的地位和实践上的意义笔者曾在《法音》20..

浅说金刚般若法门觉明上人从今年四月初一浅说金刚般若法门,今结夏安居,出家弟子要背诵《金刚经》,有几位弟子请教如何下手修行,方法何在。贫僧觉明,粗浅指点。禅人觉明..

大乘禅华方田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色法与心法、外境与内心、能观与所观融为一体,使禅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大乘禅时期大乘..

觉明上人念佛法门法语一居士问:念佛法门和禅宗、密宗持咒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法法圆通。一法通法法通,一经通诸经通。人的知见有所不同,根机也有不同,信仰也有不同。不..

净空法师:满身业障横超三界的法门,只有念佛往生。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没有这么一个次第。谈这个圆顿,就是超越次第的。但一般人就喜欢这个次第,就好像念书,非得要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人乘跟天乘。一、人乘谓以三皈、五戒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涂,生于人道,是名人乘。二..

净空法师:忏悔的新法门。

问: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内容,只管一字一字地去看,不起一念分别心。这样无分别的读经方法是要有古人的文字基础才行吧?因..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11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初三上午)净土法门的特点昨天我们所讲的是:皈命念佛。因为净土法门功德在他力作用,不像禅宗是自力作用。大家真相信有阿弥陀佛..

生活中的佛教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中国有句老话叫:“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每家都奉有阿弥陀佛;人人心中,都有观世音菩萨存在,可见观..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农历三月念佛七法会(初五下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今天上午讲到净土法门的“信、愿”,下面讲“行”。净土法门的经文告诉我们如何得往生西方极乐..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农历三月念佛七法会(初五上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佛法和世间法有不同的地方,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世间法修得再好,也是在六道轮回里面转。佛法..

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陈士强2、阿赖耶识系(1)《解深密经》。《解深密经》的初译本名为《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刘宋元嘉十二年(435)至二十年(443)由求那..

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陈士强大约在南传佛教所传的斯里兰卡阿卢寺结集,与北传佛教所传的迦湿弥罗结集这两次大的结集之间,即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在案达罗王朝统治下..

“普门”法门李尚全(南京大学博士生)大约半年前,满升法师送我两本《普门学报》。回到寝室,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是星云大师创办的一份进行佛教学术研究的双月刊,为什么..

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大乘起源问题的歧异诠释大乘佛教的起源是印度佛教史的一个大问题。究竟大乘佛法是佛陀亲口所说,还是后起的?若是后起的,那么影响大乘佛教产生的..

「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如何成为大乘共义?一、前言杨惠南教授于今(2004)年4月举行之『「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发表〈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印顺导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