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心重的人长相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么病。同样的我们要对治烦恼,首先也要能够知道这个烦恼的次第,施设对治的方便。一般的凡..

左为被炸毁前的大佛,右为炸毁后。(资料图)荡然无存(资料图)巴米扬大佛最初建成时的样子(复原想象图)【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徐伟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刘皓然】12月1日,..

避免离开诸佛欢喜道的种种过失“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故离智者欢喜道”,说到了不善修学教法的种种过患。在整个南瞻部洲,真..

既然佛无处不在,为什么还要请佛像供在家里呢?从世间的角度,佛像的存在是一个提醒。你现在只能依靠这个提醒活着,试着在走。试着在走和根本不走之间是有差距的。从出世间..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佛经里也有“不说他人过,亦不称已德”。而十善法里关于口业的有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足以说明“嘴巴的修..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好。恶言不出口,恶言不留耳,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古人云: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有了“言行在于美,不在..

腾讯佛学重庆讯(了缘)10月31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仲巴活佛莅临缙云寺,妙慧法师率两序大众接待,仲巴活佛与妙慧法师互赠礼物,并展开亲切会谈。仲巴活佛..

回向文是存福报的密码,是护功德林的巨盾。爱恨情仇,经常发生无常的变幻。有一些人,以前是如胶似漆的恋人,相敬如宾的夫妻,经过一些岁月,却成了咬牙切齿的仇家,作出伤..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这四个字是..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10月16日,藏历八月十五,是阿弥陀佛节日,在此殊胜日行持一切善法具千倍功德——念佛、诵经、持咒、放生犹为殊胜,功德巨大。阿弥陀佛心咒:“嗡阿弥德..

佛学上的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它缘起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贪就是无求无欲,不贪是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和第六识转..

作者简介:李丰,细胞病理权威、台大医院主治医师、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副教授。1999年退休。她在30年成功抗癌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理念,我们作为健康的朋友值得学..

内心不勇敢的人,特别在乎对方当面的言词,特别害怕别人背后的嘴巴。他人的言词,好与坏都是暂时的,都是随着他的情绪而变化的,是不可靠的。今天不好,也许明天就好了;今..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左五)作《分享与长青——中国佛教价值的现代诠释》主题发言。中国佛教协会供图[原标题]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出席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中国佛教..

千年菩提,神秘的巴拉格宗在香格里拉的巴拉格宗,这里存在着一条神秘的小村庄。这条小村庄名叫做“巴拉村”。相传巴拉村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民们长久以来过着与世隔绝..

在确认了苦的范畴之后,我们需要发现它的来源,这有两面:烦恼或无效的情绪,以及有垢染的业力。因为烦恼的情绪会污染业力或行为,所以我先讨论它们。烦恼的情绪有两种,一..

佛教所说的“贪嗔痴”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那都是属于贪这个范围。贪财、贪..

富贵的人,要有富贵的心,就有富贵的嘴。人造嘴业最为快,逞一时之快,但后患无穷。但嘴巴很富贵者,往往子孙发达,门庭昌盛。我老家有个老人,嘴巴很有口德,三个孙子都生..

最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论调,说“好人嘴贱,坏人嘴甜”。又说“脾气大,说话狠,那是快人快语,直心肠,是最善良的表现”。这样的话语,几经传播,然后在佛教圈也流行开..

守持嘴巴的修行最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论调,说“好人嘴贱,坏人嘴甜”。又说“脾气大,说话狠,那是快人快语,直心肠,是最善良的表现”。这样的话语,几经传播,然后在..

修道不容易,哪怕做好人也不容易。一般人不会犯身业,杀盗淫不会犯,但是最容易犯的却是口业。一个人是否富贵,就看他的口业如何。所以口业很重要,尤其是对女性,许多福报..

“若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不得加报。若国王为他人杀者,亦不得加报。杀生报生,不顺孝道。尚不畜奴婢,打拍骂辱,日日起三业,口罪无量,况故..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学僧:“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慈..

敏于事而慎于言现代人在轮回里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定力。尤其是我们的嘴巴,毫无定力可言。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倾诉,当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

圣空法师开示《十善业》嗔恚是烦恼的种子,是无明,是地狱的根。在座的谁敢举手说没嗔恚过?一句话、一件不顺心的事都可能跟家人或是同参、同事、朋友,多多少少都有嗔恚过..

弟子林在2010年7月至11月间,当时未学佛,贪嗔痴慢疑诸毒肆虐,当时因为新找的工作,进到公司里现在想来作为一个新人什么都不懂,需要别人培训,而我愚痴不明,还觉得为什..

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那什么是修养呢?是文明礼貌、知识文化还是清风明月、淡茶闲花,都对..

有一位将军,向大慧宗杲禅师要求出家,一再恳请:我早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慈悲!收留我出家,跟你做和尚吧!禅师语重心长的回答说:你还有妻子,有家庭,社会习气也太..

“嗔”是对“逆境”的执着。选自《三宝论·法宝论》,明贤法师著“嗔”是什么?并非只有发脾气才是嗔心,“嗔”是对“逆境”的执着。我们经历过很多逆境,尤其是上过学或正..

问:想发火的时候怎么办?我经常发火。嘎玛仁波切:“发脾气”和“延续发脾气”是两回事。有些事情,即使你当时忍不住发了脾气,但心里要清楚,最关键是如何很快把怒火熄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