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与戒定慧

第六十节定慧一、《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定慧舍相?定是三昧者,一切众生皆有三昧,云何方言修习三昧?若心在一境,则名三昧。若更余..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五章八正道问答二八五、怎样辨别正知正见?答:八正道是以正见为前导,正见就是智慧眼,唯有见到法才有智慧眼,否则所谓的正见只是头脑里的一个知见..

以戒为师,定慧双修佛祖释迦牟尼临终遗言,要佛弟子们“以戒为师”。对于一个佛法修行者,“戒”是最基本的要求,“戒”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实际使用中,“戒..

佛教智慧语录,宁可平凡走正道,不可不平凡的走邪道

均齐定慧修止观修习止观的人,不能偏修止,也不能偏修观;念头专一以至无念,是为止;了了分明以至无杂心,叫做观。止中没有观,心必昏沈;观中如有没有止,心必散乱;所以..

体慧长老华藏寺4月11日开示八关斋戒就是佛陀的清净戒律,也是佛的清净梵行,佛陀为什么能成佛?就是有受清净的戒律——八关斋戒。唯有修清净梵行才能断除烦恼,究竟圆满成..

阿含定慧二学之“综合说”与“分别论”释性广印顺导师曾指出:从《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二书的比对中,发现佛教界对于定慧二学的修持已有偏重发展的倾向。如《杂阿含经..

皈依佛法僧开发戒定慧2011年1月1日,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北京龙泉寺举办为期三天(1月1日——1月3日)的元旦法华法会。下午三点,师父为发心皈依的信众传授皈依,并做重要开..

什么是八正道?佛教基础入门知识

六祖坛经讲记定慧品第四前已讲疑问品,现续讲定慧品。定慧在佛法修学中,是极重要法门。佛法行者,不论自修或利他,皆不能缺少定慧。法华经说:『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一)公案本文韶州法海者曲江人,初见六祖。问六祖曰:「即心即佛,愿垂指喻。」(识起迷情于何谓即心即佛,心佛本不二,心者由识而转成慧,佛者依空体而生法无所生灭。)六祖..

断恶修善戒定慧121128椒江广灵寺蒙山开示在佛教里,《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而且佛早就知道,就说:“这个经以后由中国人来保护,由中国人来弘扬。”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

返璞归真修正道121115常熟蒙山开示弥陀教我念弥陀我刚才来到这个长江,心里面就说不出的有一种感情,就自然而然想起那首,我们这个很普通的有一句诗: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

597经(妙色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诸天所供养。首先是一位天子问佛:云何诸众生,受身得妙色?云何修方便,而得乘出道?众生住何法..

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贤崇法师主讲各位同修下午好!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八正道】,也就是佛教中八种正确的修行方法。八种正道在佛教里占的比例非常重要,佛祖在菩提树下..

有句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曾经的我真的是烦恼重重。小时候,我是留守儿童,每天晚上体验着一个八九岁孩子独自住一个农村大院子的各种恐惧。这些经历导致我长大..

佛意为觉者,他经过六年苦行,寻师访道,经历种种坎坷,最终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道。成佛后,佛陀最初对五比丘宣讲了四谛法门,那就是苦集灭道,苦集灭道也就是佛法的纲领。在..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说,乃约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得三颗舍利于木中,..

“戒”是什么?勿扰他心为戒。持戒就是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不打扰别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定”是什么?不被人打扰,勿舍己道名定。不舍弃空性的慈悲,安住在..

戒定慧(图源:网络)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说,乃约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得..

戒,定,慧,这三个字,只要知道点佛法的人,都耳熟能详。以前,我认为,戒,就是戒律,就是不允许做某事;定,就是入定,禅定,坐着不动,能达到很高境界的样子;慧,就是解..

深陷无明之人,不会知道如何解决内心痛苦的方法,而伟大的佛陀之所以讲了众多经典,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烦恼与痛苦中出离。学佛,就像生病的人找到了医院,这也需要极大的..

佛法中,慧是洞澈世间无常、苦、无我的正确知见。有几位比丘不管在精舍或村落里,总喜欢惹事生非,欺负他人,爱说大话,不知谦虚。有天,他们羞辱一些沙弥,并且夸口道:“..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