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居士杨仁山 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杨仁山居士

高楼林立的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有一处别样的古式庭院,这就是海内外著名,创立于1866年的佛教文化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刻经处。座落在闹市淮海路上的金陵刻经处,门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过往的人们总难免心生疑窦: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处所?名称让人不得其详,而一带院墙围着的古式院落,又似乎与此红尘扰攘的世界隔绝,更多几许神秘。

然而,当你走进了金陵刻经处,了解了金陵刻经处,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神圣感油然而生——那是真正的佛经的圣殿!

杨仁山的梦想

金陵刻经处创办人杨仁山(1837——1911),美国汉学家维慈称之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远观其势,当代人也会多以传统眼光视之,但殊不知在当时诸如谭嗣同、梁启超等社会精英眼中,杨仁山却是一个“中学西学”、“新学旧学”兼通的人物。

确实,杨仁山可谓近代中国第一批真正走出去看世界的人物。他先后随曾纪泽、刘芝田出使英法,前后两次,共计六年。考察西方,不仅让他对西方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买回许多西方科技仪器帮助时务学堂办新学,而且产生了当时乃至后来中国都难以产生的深刻的思想认识。

杨仁山梦想:“就目前世界论之,支那之衰坏极矣。有志之士,热肠百转,痛其江河日下,不能振兴。然揣度形势,不出百年,必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

他开始了一个孤寂的先觉者的筚路蓝缕。

晚清中国佛教衰敝之极,学佛信众几乎一经难求。 1865年,杨仁山初至南京。此前病后阅读佛典《大乘起信论》而对佛法发生兴趣、产生信仰的杨仁山,来到南京便搜求佛典,但也仅购得经书数种。

1866年,杨仁山携全家移居南京,参与经过十年战火后的城市恢复工作,主持江宁工程。

战火过后的南京,佛教文物典籍损毁殆尽,甚至连最常见的佛经如《无量寿经》等也难以找到。他与同事王梅叔,深研佛学,两人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切磋,对此佛法衰敝、经书难觅的境况,深感痛惜。他又与曹镜初等交游,共同讨论弘法事业,认为当此末法时代,只有佛教经典广为流传,才能光大佛法,普济众生,便发起创办金陵刻经处。

1866年,金陵刻经处成立,首刊《净土四经》,开始了印经以弘法、弘法以利生的事业。杨仁山约志同道合者十人,草订章程,募刻佛藏。刻经经费除发起人按月认捐外,派人外出劝募。刻经处初创时期,设写手一人,刻手七人,主僧一人,香火两人。杨仁山“日则董理工程,夜则潜心佛学,校勘刻印而外,或诵经念佛,或静坐作观,往往至漏尽就寝。”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