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为了事业的竞争、名位的夺取,造成人际间的人我是非、毁誉荣辱等等。如果我们每天 “心随境转”的话,生活一定纷纭扰攘,不得安宁。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假如我们能够不让心随境转,而能转境的话,这就是修行有了功夫。尤其生活中如果有了禅,懂得用禅定来处理生活,处理我们所遭遇的一切,纵然身处纷扰的尘劳之中,也能安住身心。所以,能够随遇而安,懂得过一种洒脱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随遇而安呢?我分几点说明:在食衣住行里要能随遇而安有的人三餐一定要吃山珍海味,没有丰盛的饮食,他就觉得食不知味。有的人一定要穿名牌服饰,一定要住高楼大厦、洋房别墅,如果不能如愿,他就觉得日子不好过。甚至有的人坐车子,舍国产汽车不坐,一定要外国进口的汽车,否则就感觉不自在,这就使生活不能安宁。然而对参禅的禅师们来说,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只是“借假修真”的方便,因此在他们心中,有无、好坏一点都不计较。例如唐朝的大梅法常禅师,荷叶可以做衣服,松子可以当饮食,一点也不觉得生活很苦。元朝的高峰原妙禅师,一个人住在山洞里修行,每天只靠别人用绳索吊一点饮食让他充饥,大家认为他的生活一定很苦,但是他却甘之如饴。没有衣服穿,他说道德可以庄严仪表;没有水洗澡,他认为佛法可以清净身心;没有朋友,他可以和大自然为良朋友伴。一个小小的山洞,于他却如法界之宽,这就是随遇而安。所以,有了禅,在衣食住行里面就能安住。在经济物质上要能随遇而安经济上,有人有了一百万,还想着两百万;有了两百万,又想要一千万,永远不会满足。但是,有了禅,即使没有钱,也会感到非常富有。例如禅者过着三衣一钵的生活,他觉抵过万种的富贵。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小姐从新竹来到佛光山,表明出家的意愿,我问她:“为甚么要出家呢?”她说她不喜欢嫁人,父母愿意把她陪嫁的嫁妆给她带来佛光山出家,我说:“你出家可以,父母给你的嫁妆不必带来。”她说:“那许多电视机、电冰箱留在家里也很可惜,不如带到佛光山来,送给佛光山常住。”我说:“那也不行。为甚么呢?比方说,你在教室里面上课,忽然看到有一个人在喝冰水,吃冰淇淋、冰棒,你就会想那是我冰箱里的冰棒。假如你在客堂里,忽然听到电视机的声音,你会想有人在看我的电视。或者,你天天心里都是冰箱,都是电视机,你怎能安心修道呢?”她听到我拒绝她把电冰箱、电视机带来佛光山,觉得很可惜,最后仍然舍不得电冰箱和电视机,于是又回家去了。所以,我们的生活如果要靠冰箱、电视、物质、金钱来安住,这是增加生活里的烦恼,而不是安心之道。在荣辱得失中要能随遇而安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佛教称之为“八风”,也就是八种能煽动情绪的境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有人对我们很好,感到很荣耀;有时候,也会有受人诽谤、批评等受气的时候。一般来说,受苦、受穷,比较容易忍耐,最难的是受气、受侮辱、受委屈,心里就感到不平了。但是,如果我们生活中有禅,则不管荣辱得失,都能处之泰然。例如近代的弘一大师,有一次到一个寺院去,寺僧不认识他,不接受他挂单,他一点都不介意,随即若无其事的离开。后来有一个人认识他,赶快通知住持大和尚,马上撞钟擂鼓欢迎他,他也没有觉得很荣耀。因为弘一大师有禅、有佛法,所以在荣辱得失里,都能安住。在打击迫害时要能随遇而安前面说过,六祖大师的一生,可以说魔难重重,但是在遭逢各种打击迫害时,他都能安之若素,甚至在猎人群中也能随遇而安。又如佛陀,他在因地修行时,有一次做忍辱仙人,被一个无道的国王割截身体,却能心无怨恨。为甚么?因为禅的力量能胜过一切的迫害。在感情是非里要能随遇而安人是有情众生,离不开感情生活。但是在感情的世界里,好好坏坏、是是非非、善善恶恶,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一般凡夫众生,往往执着不当的感情,被感情束缚,产生烦恼痛苦。如果有了禅,则能超越、净化、升华世俗的感情,成为对众生的慈悲,自然不会陷溺在感情的是非里,而能随遇而安。因此,参禅的人有了禅,就有力量,就能把我们自心本性的能量发挥出来。现在的社会,常常有所谓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必须要到山中、海里开采能源,甚至于利用太阳能发电等。其实,真正的能源是在我们的心里!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禅心佛性开发出来,则在生活里面,有也好,无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真是“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饱能饿,能早能晚,能前能后,能进能退,能冷能热”。有了禅,每一个人都是万能的,因为禅的世界无比空旷;禅的世界,无有限量。有了禅,大自然都是我们的,有了禅,永恒的生命都已具足,还会斤斤计较于世间的五欲尘劳,还会在乎小小的人我是非、利害得失吗?所以,要想在生活里能随遇而安,一定要把我们的禅心佛性开发出来,有了禅,自然能够任运逍遥,随缘放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