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都一定要广结善缘


佛祖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来了八万天子。这是佛在因地时跟他们结的缘。有一世,佛转生为一只雪蛙,慈悲心具足,但被一个残忍的猎人捉住,扒了皮。雪蛙疼痛难忍,在河边休息,这时被一只蚂蚁发现,然后叫来蚁穴中的八万蚂蚁来咬食它的肉。

雪蛙不但没有生起嗔恨心,反而发愿:“愿以此功德,使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未得度者速得度,未安乐者得安乐,未解脱者得解脱,未涅槃者速涅槃。以此善根,愿我能够圆满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的果位。现在我以己血肉满足它们,愿将来能以无上妙法满足它们,令彼皆证圣果。”然后死去。

后来佛第一次转法-轮,最初利益和救度的就是这些众生。我们现在在因地,也要这样广结善缘,多种善根,将来就能有缘度化这些众生。

我们也经常讲,要处处种善根、结善缘。这个很重要。等我们成佛的时候,他们会成为我们的眷属,我们能度化他们。默默地发愿很重要。我们现在已经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了,我们现在也是在因地,要多种善根、结善缘。若是不结善缘也不结恶缘,将来只能成为独觉佛,不能成为无上正等觉之佛,因为没有眷属,到时候自己一个人,多孤独啊!

现在很多法师、善知识在讲经说法,利益众生,有的有很多眷属和弟子,有的却没有。这也与自己的愿力有关系。

我们也要处处发愿,看见他人种善根了,我们随喜。若是他人先成佛了,愿我能成为他的第一个眷属;若是我成佛了,愿他能成为我的第一个眷属。看见别人造业了,我们也发愿,愿他能远离这种恶缘,将来我成佛的时候,他能成为我的第一批眷属,能度化他们。

我们不管是给父母,给儿女,还是给其他众生一些东西,也可以这样发愿:愿以此功德,将来能以无上妙法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他们证得佛果。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发善愿,种善根,结善缘,做善事,行善法,这就是修行

常结善缘是成就的方法

对每个众生都要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善缘、恶缘都在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对每个众生都要有一颗好心、一个好愿。这个特别重要!

佛和佛不一样,有的佛眷属特别多,成就的人也特别多,因为他们在因地的时候,在修行的过程中,跟很多很多众生结了善缘。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我们学佛、修行唯一的目的就是度化众生。如果我们现在在因地的时候,不跟众生结善缘,甚至还结恶缘的话,以后我们成佛了也无法救度他们。众生都有烦恼,都有痛苦,根源是什么?根源就是无明我执。只有你成佛了以后,给他讲经说法,才能让他了解断除无明我执的方法。你现在已经跟他结上善缘了,所以那时候他能听你的话,能对你有信心,按你的要求去做。如果因地时善缘结得少,将来成佛转法轮的时候,他们不能成为你的眷属和弟子,他们也不能跟你学、跟你修,你也救度不了他们。

我们现在对每个众生都不能结恶缘,一定要结善缘,多多地结善缘。一定要发好心、好愿。送给他东西的时候你就发愿:愿他也能学佛、也能修成,愿我成佛的时候第一个能度他,愿我成佛的时候他能成为我的眷属、弟子,让他学佛修行,让他解脱。你接受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缘,你也要发愿:愿我以后成佛的时候,他能成为我的眷属,我的好弟子,让他学佛修行,他也能成就,也能成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结善缘。

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不学佛修行还诽谤佛法,劝也劝不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恨他们,不能怨他们,一定要可怜他们、慈悲他们,发好心好愿: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第一个度他们。你看那些众生那么颠倒、痛苦,现在我们无法救度他,无法帮助他,怎么办?我们从心里默默地发愿:愿在他们的相续中也能够早日生起出离心、菩提心,能够早日证悟大圆满法的境界;我成就了、成佛了,第一个度化他。只要默默地发愿、发心,这样就结善缘了。多多地结善缘,等你成就了,你就能度化很多很多众生。现在你不发愿,成佛的时候也没有眷属,自己的净土中只有一个人,多孤独啊!

一定要把心放平、放正,我们应该跟每个众生都结个善缘。我们对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众生,都不能有贪嗔痴,不能嫉妒、傲慢、烦恼、分别,一定要发一个好心。这都是修行啊!结善缘肯定能得到善报,他们生生世世都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都会帮助我们,不会伤害我们。如果我们跟他们结恶缘了,那我们肯定要感受恶报。现在有的人对我们不好,诽谤我们、伤害我们、欺骗我们,这就是因为我们以前跟他们结恶缘的缘故。现在恶缘的果报成熟了,我们应该欢欢喜喜地承担,应该高高兴兴地还债。不能怨恨他们,否则又结上恶缘了,以后还要感受恶报。这就是轮回啊!

常结善缘,这就是成就的方法,只有这么做才能解脱、才能成佛。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都一定要结善缘,不能结恶缘。凡夫结恶缘特别容易,结善缘特别难,我们都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努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