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

1.《心地观经.厌舍品》将财富四分法为:

一、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

二、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

三、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

四、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2.在《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一、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

二、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

三、一分财物留资国用。

3.在《般泥洹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有四分法:

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瞻视人客奴婢。

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

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

◎求财心态

1.正命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怠心于人。是为世间正命。《阿那律八念经》

2.菩萨摩诃萨无有不正求财而行布施。《大宝积经》

3.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4.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游行经》

◎如何避免损失财物

《善生经

1.佛言:「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一、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二、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

三、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

四、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

五、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六、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

2.居士子!人博戏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人种种戏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负则生怨;二者、失则生耻;

三者、负则眠不安;四者、令怨家怀喜;

五者、使宗亲怀忧;六者、在众所说人不信用。

3.居士子!人非时行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人非时行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不自护;二者、不护财物;三者、不护妻子;

四者、为人所疑;五者、多生苦患;六者、为人所谤。

4.居士子!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

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诤;

四者、隐藏发露;五者、不称不护;六者、灭慧生痴。

5.居士子!若人亲近恶知识者,不经营作事,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亲近贼;二者、亲近欺诳;三者、亲近狂醉;

四者、亲近放恣;五者、逐会嬉戏;六者、以此为亲友,以此为伴侣。

6.居士子!若人喜伎乐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人喜伎乐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喜闻歌;二者、喜见舞;三者、喜往作乐;

四者、喜见弄铃;五者、喜拍两手;六者、喜大聚会。

7.居士子!若人懒惰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有懒惰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大早不作业,二者、大晚不作业,三者、大寒不作业;

四者、大热不作业,五者、大饱不作业,六者、大饥不作业。

◎云何迅速累积功德?

《增壹阿含经》:

1.世尊告曰:「云何得增益功德?增益有七事。其福不可称量,亦复无人能算计此者。云何为七?

一、善男子、善女人起僧伽蓝处,于中兴立者,此福不可计。

二、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持床座施彼僧伽蓝者及与比丘僧。

三、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食施彼比丘僧。

四、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遮雨衣给施比丘僧者。

五、若族姓子、女若以药施比丘僧者。

六、若善男子、善女人旷野作好井者。

七、若善男子、善女人近道作舍,使当来过去得止宿者。是谓七功德之法其福不可量。

2.若行、若坐,正使命终,其福随后,如影随形,其德不可称计,言当有尔许之福,亦如大海水不可升斗量之,言当有尔许之水。此七功德亦复如是,其福不可称限。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当求方便,成办七功德。如是当作是学!」

◎法语选粹

1.如是善修业,黠慧以求财,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杂阿含经

2.佛言:「正使是善男子过去曾作无量诸罪种种恶业,是诸罪报头痛则除,或被轻易,或形状丑陋,衣服不足,饮食麁踈,求财不利,生贫贱家及邪见家,或遭王难及余种种人间苦报,现世轻受。斯由护法功德力故。」《大般泥洹经》

3.菩萨不以邪命求财而行布施;不逼众生,强求他物,转以施人。《无尽意菩萨品》

4.贼劫他人财,所获非己有,念当不惜命,失财更遭厄。《修行道地经》

5.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财物。

6.云何菩萨离不净财?菩萨若于塔物相关法物、相关僧物,非随喜者悉不受用。

7.云何菩萨不恋财利?

一、菩萨摩诃萨若得财物不作我所,不谓是财,不作积聚,于时节中回施之者,供养父母及诸亲识、诸眷属等。

二、得此财时不生染着,不得财时亦不周慞亦不渴仰。

三、于施主边不起恶心,不取过失。

四、于如法财,与众共得。佛所称叹,菩萨大士所不讥嫌,天神光扬,同学欢喜。以此财物知足而住。《宝云经》

◎不用金钱的布施

杂宝藏经

1.佛说:「施舍金钱、物质,只是布施方法中的一种。即使不用钱,也可以给人七种布施:

一、和颜施:和颜悦色地对待众生,这是布施。

二、言施:对有情说鼓励、劝戒、有意义的话,这是布施。

三、心施:体贴众生的心,出于慈悲发心,这是布施。

四、眼施:用慈爱、温暖的眼神看一切众生,这是布施。

五、身施:身体力行帮助一切有情,这是布施。

六、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这是布施。

七、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所需。」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