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杀的意义和大功德


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实力豪强而无寿数,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积德行善中,不杀榜首。

假如有人以种种办法修诸福德,而没有不杀生戒,就没有利益。为什么?虽然生在富贵的地方,实力豪强而没有寿数(杀生致短寿,横死),谁来享受这种高兴?所以,知道其他的罪中,杀罪最重;众积德行善中,不杀榜首。)

二、不杀生可使善根敏捷老练,消除宿世恶报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善男人。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全部众生无惊无怖。令诸众生不生忧苦离毛竖畏。由此善根速得老练。全部前际轮转五趣没存亡河。因杀生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烦恼障诸有情障全部法障诸寿数障。自作教他见识随喜。由此远离杀生轮故。皆悉辗坏摧灭无余不受果报

(经文粗心:尽形寿远离杀生,便是指咱们这一生,只需这个身体尚在,就要远离杀生,不损伤众生。这样便是布施给全部众生安全感,不让其惊惊骇怕,让他们没有忧虑惊骇、没有忧虑。

因为这个要素,善根能够敏捷老练,早年咱们轮回存亡中因为杀生所造作的身语意恶业,以及种种妨碍、烦恼、业报,乃至唆使别人杀生,随喜杀生的业报,因为现在能够守不杀戒,远离杀生,都被损坏无余,不在遭到种种果报。)

三、不杀生能够取得五大福报

《佛说别离善恶所起经》: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数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损伤。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命。

经中开示不杀生有五大福报:

1.长命,慈心不杀的人都会有很长的寿数。

2.身安隐,慈心不杀者少有险峻的疾病苦楚,身体健康。杀生与嗔恚最简单引起身体疾患。

3.不会被刀兵虎狼等损伤,没有这类灾患。

4.得生天上成为天人,取得极长的寿数。

5.在天上命终下生人间,取得长命。

准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众生固然一律相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或称为白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于成佛;其他众生,除极少的特殊比如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恶为何事,只要随业受报的天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要人能修道,并能弘道,因而,戒杀是以不杀人为根本。杀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知是人,二、预谋而有杀念,三、杀死;不然,叫做损伤或过错,不成杀人罪。至于人,是不管年纪、贵贱,不管成形或未成形,有知或无知,凡被肯定是人者,皆不行杀。所以,不得堕胎,也不得以安乐死的名目来处理自己求死或已无自觉认识的植物人;不然,便是杀人罪。此点请参阅《正信的释教》和《人生》第三十六期的社论。

迄目前为止,医疗界呼吁人体器官的捐献和移赠,比如眼角膜、肾脏以及其他脏器的捐献,是将没有使用才能的人体,局部令其复生,这是值得鼓舞的事。假如在生前捐献,当然现已取得捐献人的同意,纵然在身后移植,也必须预先取得逝世者生前的首肯,不然亡者对于遗体尚有一分贪恋和固执,便会引起他的嗔恨及怨怒,乃至影响他的转生善道或往生净土的去向。

天然逝世的人,一般于十二小时之内,神识未离,尚有部分知觉。从医学上判断现已逝世的人,从佛学的观念看,未必就已真实逝世;但假如立下遗言,捐献器官,为了挽救另一人或数人的生命,这是舍身救人的菩萨行,因而,若生前建立有遗愿,移植人体器官当不成问题。

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环境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甲由、苍蝇、蚂蚁、蚊子,乃至于老鼠等问题,这在佛世已有成例。当比丘们的澡堂、澡堂因为多日未用,满生小虫,担任整理的比丘,不知如何处理,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澡堂。”比丘说:“会伤虫!”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整理澡堂。”所以比丘释然。这个比如是说为了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予以整理清扫,意图不为杀伤虫类,因而,不算杀死。当然,不得用药物喷发杀虫,只能以清扫、整理、消毒的方法来防治或退治虫蚁的进入和繁衍。假如环境常常保持整齐、清洁和消毒完善的状况,纵然有虫蚁,也不会太多。

假如在播种时,难免会伤及虫蚁,但为了咱们本身的活命,不用说播种,便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劳务,也会无意杀死虫蚁。所以,只要常常多念弥陀佛,愿愚痴而无知的众生,于逝世之后,转生善道或超生净土,不算犯杀生戒。当然,能够小心防止,削减杀伤虫蚁的时机,是慈善的表现。假如明知杀生而心无悔意,便是没有慈善心。

至于毒蛇、猛兽,以及毒虫之类,是他们过去世的业力使然,他们伤人,不出于预谋,虽有恶行,没有恶心,所以,并不算造杀业,应遭到人类的怜惜和保护。以今日人类的社会而言,不仅能够防治受其损伤,也能够划出特定的空间规模,令其生计,或做到限制他们的繁衍,不令其成为人类的灾祸。此所谓宜用防治法,不宜用歼灭法,不仅培养了人类的仁慈心,也对大天然的生态尽了保护的职责。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并且现在更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爱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其实生命有它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有活的细胞;二、有神经的反应;三、有思维及回忆。初级的为植物,只要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回忆,虽有存亡的反应,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维及回忆,所以叫做无情。中级的是动物,只要少数如狗、猴子、马、象等高等动物有若干的回忆力,但没有思维力。至于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没有回忆和思维,然其既有神经就有苦楚,就会怕死。所以虫蚁都会天然地知道逃避逝世的危险,植物则不然。因而,杀生的界定,便是能够知生怕死的动物而不及于植物。

佛戒比丘不行砍伐草木,是因初级的鬼神,依草附木,以草木为保护,为了慈善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损坏其居处,并非为了草木不行杀的理由。

微生物如细菌,从生物学上看,它是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既没有神经更没有回忆和思维,不属于有情众生,能够说是活动的植物,所以,杀菌不是杀生。

关于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之外,尚有比较高等的生物,他们虽也没有神经,但已能够算在动物之列,因而,佛世的比丘,用水需求通过滤水囊的过滤,把比较大的细小众生滤出,比较小的就不管了。这是基于慈善的观念,不忍目见生物而不救度。假如肉眼不能见,或虽见而不能分辩是有情或无情众生,那就理睬不到了。

释教主张不杀生,宗旨在于众生相等的慈善精力,全部众生都有生计的权力和自在,咱们自己怕受损伤、害怕逝世,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凹凸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假如人人发扬这种相等、慈善的精力,咱们的世界一定是调和、和平、合作、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遭到成心的损伤。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晰因果不爽的事实。可是咱们不必把不杀生的著眼点摆在惧怕受报的观念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肯定不行以改动的;养成慈善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关于戒杀

戒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戒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戒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戒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