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佛门中人一定要戒掉妄语的原因和好处


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口气臭。二者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者,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谈论。常不参豫。五者,常被诋毁。丑陋之声。周闻全国。六者,人所不敬。虽有教。人不承用。七者,常多忧虑。八者,种诋毁业缘由。九者,身坏命终,当堕阴间。十者,若出为人。常被诋毁。如是种种不作,是为不妄语。

以真挚之心,行信义之事,即为诚信,诚信是基本的社会品德范畴。出于维护自己或获取利益的需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知不觉就会有撒谎、表里不一的言行。释教五底子戒之一的不妄语戒,就是发起待人处事真挚、厚道、讲诺言,言而有信。

妄语就是不实之语,不实之语就是妄语,它不会因为是好心的就变成实语。但咱们也不用为自己一次好心的妄语而耿耿于怀。

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便利妄语三类:于圣道中,未得言得,未证言证,以诳愚众生,以取利养,皆名大妄语,其罪很重,死后当入阿鼻阴间;未以大妄语诈哄人,其余的全部欺诳,都属于小妄语;所谓“便利妄语”,即是人们平常说的好心谎话,比方有亲人朋友得了不治之症,向患者隐瞒病况。

“好心妄语”有没有果报呢?

如是因如是果,万事皆有因果。仅仅因果特点不一样,有善、恶、无记(不好不坏),如真心为了别人利益,而说便利好心妄语,其果报甚轻,发露惭愧即可。但若诋毁三宝,污蔑别人,为自己获利而妄语,其果报死后必堕三途恶道

释教教义和戒律对提高人们的精力素质、纠正社会风气有着重要作用。不妄语不仅仅是释教五底子戒之一,也是社会诚信之基石,正如太虚大师所言,“小之能够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化世界为和平”。

假如是诋毁佛法僧三宝,尤其是诋毁重要佛经,比方《妙法莲华经》等,是要下无间狱,受无量罪的。诋毁人则主要看被诋毁者的福德,被诋毁者的福德越大,诋毁人的遭报越重;诋毁得越凶猛,遭报也越重。

其次是在释教中未证言证、做假见证,都是造阴间因的。因妄语而下阴间,往往是拔舌阴间,或许耕犁阴间,耕犁就是感受用犁耕舌头的感觉。妄语者再世为人,则可感应哑巴、无舌、或许多舌之报。妄语者在世时,则遭说话不被人相信,被人诈骗,被人背离,或许被人恶骂之报。

纵上所述,受不妄语戒意味着:不诋毁佛法僧三宝;不未证言证,不做假见证;不恶口谩骂别人或其它众生;不说谎;但为利他而说好心的谎话不算破戒;不背离誓约;但在受不合法要挟之下而假意立的约不算真实誓约;不和非爱人的对像说淫秽之语;不说惹人憎恨的胡说八道;如何消除妄语罪业:消除妄语罪业,除了真挚忏悔外,对治诋毁三宝的罪业,能够皈依三宝,真挚称誉三宝。

若是谤过法,则转而传法,那么不但谤法罪业冰消,还有大福报。根据我的了解,诸经典中,传达《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金刚经》等佛经积德行善特别大,其它,本书前面说到的十部佛经都是中心经典,传达之都有很大积德行善。

需求注意的是:传法不行乱传。若是在传法中让人对佛法产生过错的理解,或甚至反而谤法,可就不好了。保守一点的做法就是印佛经原文而不解说,然后给人读让人自己领会。假如能经过自己的讲说让人真实理解当然最好。对治做假见证、说谎、背信等,当然要从此诚实,并且消除做假见证、说谎、背信的后果。如是恶口谩骂别人,或许向不适当的人说淫秽之语、胡说八道,要向对方抱歉,并求得对方的原谅。阻挠别人妄语,劝人戒妄语者,亦有大积德行善。

依照佛经的开示,咱们放远目光来调查妄语业对此生后世所造成的后果。

即生之中,假如常以妄语诈骗、诋毁别人,必然会遭受到受害者的报答。因在凡夫世界,一般人生来就有维护自己的天性,除了已降伏自心的圣者,人都有“以眼还眼”的报复心理。假如咱们哄人,受害者出于自尊,不甘被人诈骗,会在人群中揭露咱们的恶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恶名迅速传达开来,咱们将会因而威信扫地、诺言一泻千里。从此之后即便咱们说说的是真话,也会被视为谎话,人们都提防着避免上当受骗,谁都不会信赖咱们。这样,在无人信赖的窘境下,总会感受到孤立无援的苦楚,生命将会因而萎缩,工作也会因而衰落。

而在后世,随着妄语黑业的牵引,必将堕入三恶道中。等到恶业消减,脱生人中,这时因为妄语余业的影响,反映在身心上则有种种语言方面的俱生报障,比方舌根不具,说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在等流果方面,仍然有着爱说妄语的习气,有时即便想说真话,也会不由自主地说成妄语;与人触摸时,会常常遭受别人的诋毁和诈骗,并且所说虽是真话,别人也不信受,即就是说正法,别人也不愿听闻。

《智度论》云:“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

一、口气臭;

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

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

四、智人谋议,常不参报;

五、常被诋毁,丑陋之声周闻全国;

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常多忧虑;

八、种诋毁业缘由;

九、身坏命终当堕阴间;

十、若出为人,常被诋毁。”

比照较严厉的对境如上师、正法、僧众、爸爸妈妈等进行无理诋毁或是诈骗诳惑,将会遭致极端严峻的惨报。以下两例就是无因诋毁僧人而受惨报的公案。

一天,目犍连神通去阴间,见一众生身长数由旬在无间阴间里受苦,以其业力闪现,有许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燃烧得通红的钢板大地上钉住,许多农民在其舌上驱牛耕犁,有时火焰炽燃,整个舌头与身体都被焚烧烬尽,一瞬间又复生过来;又有许多农民在舌上驱牛犁地,耕牛与农民的脚踏下去抬起来,每步都有一个武器现出,把舌头割成一块块的碎肉,它苦楚难忍,曲折翻滚,大声哀号。目犍连目击此景,就用声闻才智入定调查它前生究竟造了何等恶业,致使此生感受如是之苦,结果在其才智所能调查的生生世世中,只见此众生一向都在无间阴间受苦,并且此狱坏时即转生他狱,无有出期。目犍连思忖,只有遍知佛陀才干彻见究竟,所以刹那间回来舍卫城,将所见之事禀白世尊,并问上述业报的宿世缘由。

世尊告曰:“此众生曾造极大恶业。往昔无失心如来出生之时,王宫中里一位三藏法师,为王宫上下及内外城民恭顺供养承侍,衣食药物十分富足。后一位是罗汉比丘的三藏法师率五百眷属先在王宫小住后安住于宫外。此罗汉法师相貌庄严,具圣者之德行,许多人对他渐生敬信,恭顺供养承侍。宫内的三藏法师失去了往日的名闻利养,心生苦恼,欲作损害。所以他在许多人面前对罗汉法师作无因诋毁:‘那位三藏法师已破底子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邪知邪见,你们切莫依止,恭顺供养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听了这些诋毁,许多人信以为真,之后不再恭顺供养罗汉法师。罗汉法师因而决定脱离当地,避免他持续无因诋毁造更多恶业。宫内的三藏法师自然很快乐,名闻利养也康复如前,但他死后却堕入无间阴间。诸比丘,其时的三藏法师即今正在阴间中受无间苦楚的众生。因他无因诋毁罗汉比丘,自无失心如来至现在我的教法下仍未得到摆脱。”

目犍连复问:“世尊,这个众生到何时方得摆脱?”世尊告曰:“将来正觉师如来出生时它才干得到人身,在其教法下落发证得阿罗汉果位。得到阿罗汉果位时,也是受许多人诋毁。以他无因谤三藏法师,以后生生世世会受许多人诋毁。”

佛世之时,能喜比丘一日以神通来到大海边,见一裸体饿鬼长发披散遮覆全身,双目失明,鼻孔和嘴里不断爬出许多小虫噬食其肉,身体好像烧焦的木炭,浑身发出的臭气远达一由旬,死后有花斑恶狗追咬,饿鬼浑身苦楚不堪,在苦楚的强逼下狂奔乱叫。其时能喜比丘用声闻禅定才智已经观知宿因,但为利益众生,能喜比丘回来舍卫城时,即将此事禀白于佛,请佛开示这一果报的宿世业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戒妄

戒妄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戒妄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戒妄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戒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