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勿忘心安


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

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诸恶莫作,无恶心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恶人虽能一时得志,但罪恶会陪伴他的一生,还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责罚和别人的责罚,这便是恶报。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自然心难安稳,不必非要把恶事做出来才是恶,只要起心起恶也是恶,无愧于心,心自安。

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放下才能得到解脱

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自在安宁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得到,不断的失去,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应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为喜,更不要以失去为悲,记住: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

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怎么都得不到。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太多的奢求,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最后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

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就不会为物质所累,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纷争,树立敌人,当一个人放下一切私欲时,就会达到“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

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平常心即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凡尘俗世间,若万事以平常心去对待,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

平常心并不是要人不思进取,坐以待毙。世事无常,在各种磨难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都不要屈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自会获得心灵的安稳。

超然洒脱,豁达心安

超然是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一盏智慧的灯,它轻易地就能照亮千年烦恼的暗室。

超然所展现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是大彻大悟——洞悉过去、现在和未来。

只有超然了,方可以坦荡了,可以无拘无束了,更加无尘无染了,更加安然自在了,当然,超然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

要用超然之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活在凡尘俗世要看得开,放得下,悟得透,握得住,才能超然洒脱,才能豁然心安。

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福分。

别人的伤害如果是满满一杯的苦水,你心就是那杯,虽能容之,却会让你满心痛苦;

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满心;

你心如是那佛,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种超度,用宽容与胸怀超度了苦,化成了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做人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度量,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

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

看透释然,自在心安

看透才能获自在,得解脱。

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成败,荣辱,福祸,得失……面对挫折和苦难,一路生活,一路坎坷。

若将自己沉缅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在滚滚的红尘中要有一双看透尘世慧眼。把一些事看开看透,就会释然,就会平抚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宁。

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若想让心安宁,就要一切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