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八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八

[原文]菩提心 无上佛果,名曰菩提;若发此心,决定成佛。《净行法门》曰:“凡修净土,须善发心。若为自己厌五浊,欣九品,则违菩提心,是声闻行,不应发也。若为众生起大悲心,求往彼国,希速成就道力神通,遍历十方,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则顺菩提心,是菩萨行,应当发也。” 今劝净业高流,凡欲行己利他,须是发心立志,应于三宝前虔奉香华,志心发愿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弟子某于今日发此大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缘觉声闻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法,发菩提心,愿与现生父母及多生父母、法界众生、一切冤亲同生净土,皆不得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三说,此心时时要发,日日常然。 所以善财一生证果,龙女八岁成佛。地狱发心,顿超十地;沙弥发意,已越二乘。可谓“一气回元运,恩沾万物深”矣![消文]发菩提心我们把无上的佛果,称之为“菩提”;修行人如果能够发此菩提心,我们就可以断言,此人必将成佛。这就象《净行法门》中所说的一样:“凡是修净土法门的人,必须善于发心,明白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是为了自己摆脱娑婆五浊恶世,贪慕极乐净土快乐而修行,那就属于违背了菩提心,是小乘声闻的行径,这种发心是不应该的。假如能够为众生起大悲心,求生西方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尽快地成就佛菩萨的道力神通,练成本领之后,遍历十方世界去救度一切众生,让大家都能够成佛的话;这种发心是顺应菩提心的,是大乘菩萨的行径,我们修净土就应该发这样的心愿。”所以,我们在这里奉劝那些以净土为修行法门的高明行者们,如果希望利己利他,那么就一定要发大心,立大志。应该在三宝座前以虔诚之心焚香献花,诚心发愿:“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某)从于今日发此大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缘觉声闻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法,发菩提心,愿与现生父母及多生父母、法界众生、一切冤亲同生净土,皆不得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上内容心口如一地念诵三遍。这种菩提心应该要时时提醒自己,天天如此。否则,很容易转大向小,甚至去求人天小果。因此,善财童子因发菩提心而一生证果,龙女因发菩提心可以八岁成佛。地狱众生如果能够发菩提心,立刻可以超越十地;初心沙弥如果能够发菩提心的话,果报胜过二乘圣人。正所谓:“一气回元运,恩沾万物深”啊![附]:佛经典故 沙弥发意已越二乘 过去有一位四果罗汉,新收了一个沙弥徒弟。师徒二人一起去托钵化斋,这位小沙弥徒弟背着师父的背包,跟在师父的身后走着。按照佛教的礼仪,徒弟是不能走在师父前面,也不可以和师父并排走的。就这样走着走着,小沙弥突然看到路边的水田里,农夫冒着烈火般的阳光打着赤膊在耕地,而且还在不停地挥洒着汗水,黝黑的皮肤、暴起的青筋,都看得一清二楚。只见那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挥动着手中的鞭子,抽打在瘦骨嶙峋的老牛身上。再看那头老牛,鼻上穿着大大的鼻环,口中吐着白沫,吃力地拉着犁在田间挪动着脚步。老牛的身上,吸引着一群嗜血如命的贪婪的牛虻,发出刺耳的“嗡嗡”声,汗水夹杂着血液一条一缕地顺着牛毛淌下来。无奈的老牛,一边拉犁,一边摆动着牛尾,驱赶着牛虻。往田里看,新翻的土壤中,有不少的蚯蚓被犁头从地宫出曝露了出来,它们缓慢地蠕动着身体。蚯蚓的动作,招来了无数的鸟雀,他们叽叽喳喳,呼朋唤友,分享着唾手可得的盛宴。沙弥看到了农夫饱经沧桑的枯树一样的身体,看到了被农夫抽打的老牛,看到了鸟雀利喙下抽动的蚯蚓。于是乎,沙弥心中动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念头。他想:“六道轮回真是太苦了,我一定要早日成道,度化这些可怜的生命。”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直走在沙弥前面的师父突然折回来走到沙弥身边,默默地从沙弥身上拿下背包背在了自己身上,并且一声不吭地走在了沙弥身后。正在沉思的沙弥,其实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发生在身边的微细变化。他仍然在思索着——沙弥又想:“我只是刚刚出家而已,我的师父已经是四果罗汉了,为什么面对这众生的苦难,却无法从师父的脸上看到表情的变化呢?难道是师父没有度众生的思想吗?一定不是。那一定是众生难度,师父也难以实现度生的愿心吧!”接着,沙弥又想:“既然修行如此好的师父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一个小小沙弥又如何能够办得到呢?还是不要好高鹜远,应该跟着师父好好修行才是对的。至于度众生的事情,还是证果以后再说吧。”就在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了。沙弥身后的师父又一声不吭地赶上了沙弥徒弟,并从自己身上取下背包背到了沙弥肩上,并且紧走两步,又将沙弥甩在了身后。沙弥这时已经从思索中回到了现实,他马上发现了师父的奇怪举动。忍不住问到:“师父,您刚才为什么要自己背包呢?”师父慈祥地看着徒弟说:“师父是四果罗汉,有他心通。你刚才发了一个菩萨的愿心,胜过了我的二乘。所以,我不能让你为我背包,也不可以走在你的前面。可是你这个念头稍瞬即逝,还是回到了二乘心,在二乘法中,我是证果的,你只是在因地中。所以,我不可以为你背包,也不可以走在你身后。”这就是[沙弥发意已越二乘]的典故。完毕。呵呵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