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J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

根据本经的记载,舍利弗尊者的涅槃地是在“摩竭提那罗聚落”,涅槃的原因是“疾病涅槃”。当时侍奉在舍利弗前后的,是一位叫纯陀的沙弥。待尊者涅槃之后,纯陀沙弥将舍利弗的后事料理妥当,“取余舍利,担持衣钵,到王舍城”,谒见阿难尊者。从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舍利弗在诸上座弟子中,圆寂时间当早于佛陀——这早已是定论。当阿难得悉舍利弗尊者已入涅槃,自然是伤心欲绝。他将此讯立即报告给佛陀,并将自己内心的悲伤予以表白:“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已涅槃,持余舍利及衣钵来。”而“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十二个字,虽语句精炼,却将阿难的内心无限的忧伤很直观地表现出来:他一下子觉得四肢柔软无力,眼前简直是天昏地暗,连说话都变得语无伦次。

佛陀对于舍利弗尊者的涅槃,当时是如何的心情,我们自然无从知晓;但佛陀是大彻大悟之人,他能看穿世间的生死洪流。他对于舍利弗的逝去,脸上却是那样的平静。他反问阿难道:“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槃耶?”

佛陀所说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合称为五分法身,它们是无学位所具备的五种功德。戒身又作戒蕴,是无漏之身语业;定身,又作定蕴,即无学之空、无愿、无相等三昧;慧身,又作慧蕴,即无学之正见、正知;解脱身,又作解脱蕴,即与正见相应的胜解;解脱知见身,又作解脱所见身、解脱知见蕴,即无学之尽智、无生智。其中,解脱身与解脱知见身,合称为解知见。

阿难对此的回答的是:“不也,世尊!”佛陀继续问:“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涅槃耶?”阿难对此亦给予了否定的回答,然而阿难的观点是:“(舍利弗)虽不持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分别智慧……无等智慧,智宝成就,能视、能教、能照、能喜舍、能赞叹,为众说话,是故,世尊!我为法故,为受法者故,愁忧苦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舍利弗虽然已入涅槃,但是其所具有的超绝智慧,以及利用自己的智慧诲人不倦的事迹,依然浮现在阿难的面前,这些都足以使阿难感念不已,因此他十分伤心,不为别的,正是这句“我为法故,为受法者故,愁忧苦恼”。阿难无论是于公于私,对舍利弗尊者的尊崇可谓时时溢于言表。

佛陀对此也并没有予以异议,但是阿难的想法与佛陀的主张却并不怎么合拍。佛陀对阿难说“汝莫愁忧苦恼”,世间一切无常,皆有败坏之时。舍利弗再好,他也有离开人世的时候。不仅舍利弗如此,佛陀也概莫难外,“如大宝山,大岩先崩”。作为众生,我们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这就是佛陀的一句话,叫“当作自洲而自依,当作法洲而法依,当作不异洲不异依”。我们要将自己作为依托,为佛法作为依靠,而不能将期望寄望于某一个人身上。我们常说的“依法不依人”,讲的就是这个理儿。

第637经所表达的观点与此基本相似,当舍利弗以及大目犍连两位尊者圆寂后,整个原始僧团简直落入到一片空虚之,因为舍利弗时常代佛说法,而目犍连亦曾代佛说法。此二人的说法本领在教导可谓享有盛誉,佛陀在本经中对他们亦加以印可:“我声闻唯此二人善能说法,教诫、教授,辩说满足”,并说人间有二财(钱财及法财),所谓“钱财者从世人求,法财者从舍利弗、大目犍连求”,因为“如来已离世财及法财”。二位施予众人法财者的尊者已经远离人世,大家该怎么办?还是要以自为洲,以法为洲,而不是其他。这个法洲,就是我们上文反复所谓的“四念处”。(2月7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关于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界定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界定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界定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