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萨的几点思考


参加布萨大约有三年多了,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参加布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是觉得作为辅导员,规定是要参加布萨的,所以就参加了。

回想过去,我对布萨是不带好感的,因为每次参加后都是带着烦恼和情绪回家,内心有蛮强的抵触,觉得大家都在检讨别人存在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烦恼还是一大堆。随着这几年修学的深入,参加义工行中的触动,以及多次参加培训、聆听导师开示后认识上的提高,才明白一切都要回归自己,从我做起。于是,我渐渐开始喜欢参加布萨了。以下是我参加布萨后受益的几点总结,稍作整理,与师兄们分享:

一、提前做好自修,对照自己的现状,寻找不足之处。一开始,我们会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通过一遍遍地看导师的开示,确信自己是凡夫,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要细细挖掘,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寻找原因,寻找方法,努力做各种调整,如有困惑的地方,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带到布萨现场,请求师兄们的帮助。

二、布萨也是一次共修,其他师兄在分享的时候要学会聆听。认真聆听师兄们的分享,其中一定会有帮助我们提升的亮点;聆听的过程,还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行,不管对方分享是否到位,或有各种串习,或存在跟自己的想法相左时,都需要提醒自己带着感恩心、尊重心、慈悲心去聆听和接纳;除了真心发露、检讨自己以外,还要随喜他人的功德,多看别人的优点也是一种修行

每个人犯错的背后都是因为无明,看不清世界的真相,而自己也是凡夫,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同样也会犯病,只不过病症不同而已,所以要有同理心。还要感恩有这样的对境,让我们有机会来修慈悲。尊重缘起,慈悲对方,当心调整到位时,它就不会像过去那样澎湃,急于想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是会去观察每位师兄的表法,随喜亮点,接纳当下的缘起。

三、布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思想上的碰撞,对于不同的意见,需要保持观照。导师开示,当准备向别人提意见时,应该具备五种德行:不爱、不恚、不怖、不痴、该说还是不该说。“不爱”就是不偏爱自己平时比较认同的师兄,平等对待在座的每一位师兄,不带设定,就事论事。“不恚”就是接纳当下,不带抵触情绪,尊重缘起。“不怖”就是不怕说了被人记恨或报复,同修之间没有敌人,作为辅导员更懂得因果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要承担什么样的果。“不痴”就是看清楚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要学会“不谄”,就是不拍任何人的马屁。师兄之间不分地位高低,不论尊卑高下,我们是为解脱而来,被谄所缚,于自于他都不利。还要学会“不覆”,就是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当然,这需要看当下的因缘,看时机而说,并且要带着利他的心去说。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的心行力量,或者不是当下的因缘,可以暂时选择不说,也就是导师提出的“什么时候该说或不该说,心中都要有把尺子”,而不是凭自己的情绪去说。当意见不能达成统一时,可以学习一下导师的相关开示,尤其在心行调整方面,需要给自己提个醒,使我们的心回归到自己身上。

总之,在布萨过程中除了观照自己的心行外,关键在于个人的检讨,同时在聆听其他师兄分享时,还要有接纳、随喜、感恩的心。通过有效的布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躲在死角里的各种凡夫心,为此,我们要学会带着警觉的心去参与,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