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就在我们的心里


桃花源就在我们的心里

生活,是间大房子。

太空阔,则嫌无聊、寂寞!

太拥挤,又嫌嘈杂、喧嚣。

太简易,则嫌辛酸、艰苦。

太奢华,又嫌压力、焦躁。

太乡村,则嫌没有高楼大厦与灯红酒绿,没有地铁与没有网吧。

太都市,又嫌加班堵车与人如潮涌,空气污染与草木稀缺。

于是乎,从古至今,一个样:大家都在想,有个既不五浊恶世,又不穷山恶水的地方。那地方,有佳山秀水、美花丽草、清风明月。最好还有一樽茶,一棋局,一诗卷,一炉香。还有高水流水数知音。

但是,往哪找呢?

哪里,有呢?

我很羡慕陶渊明,他探寻到了桃花源。

我更羡慕詹姆斯·希尔顿,他寻找到了香格里拉!

我不知,桃花源到底在哪?据说,香格里拉就在云南。数月前,我专程前去,抱着朝圣的心态!只是,当人们告诉我——那里就是时,我几乎哭了,雨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怎么可能,这就是香格里拉。在我印象中,香格里拉是那样的香格里拉,哪是这样繁乱之地,小商叫卖着拉客,游人排着长队等进景区,游轮的噪音皱起了湖水,游客争先恐后地抢好位置拍照,所谓的民族文化表演,说着唱着跳着低俗的音声与脚步。还好,还有一些自然的断木未被掳走,还静静地横七竖八躺在湖滨树林,安然地看着我们的世间。否则,我或许,无法走完景区环程,会是半路而返。

我不是一个害怕房子空阔的人,我也不担忧简易,我更不拒绝在乡村。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住着木房子,一个人居着楼上一层,周边环山环水环木环竹林,每日,与风声鸟声为伴,手上,时有书香,心中,有阳光。当时,就常向往——有个桃花源与香格里拉一样的地方。于是,才会离了故乡的山,别了故乡的水,最后,还离别了故乡。

有位小学老师,她很胆小,但很秀美,很受乡民喜爱,她曾对我们这些决意要到远方寻找香格里拉或桃花源的孩子们说,真正的最终的桃花源与香格里拉,就在我们的故乡。当时,我们都不相信这话。而今,此话值得咀嚼。

志在栖山恨不深——陆游这么说。曾经,有位老禅师,一旦人们知其深山栖处,便就移居深里更深处了。这是一种境界,但我相信,还有另种的境界。

我也曾到访过陕西的终南山,那里,栖居着不少寻找桃花源的人,我不知他们,是否找到了香格里拉。据说,多数住久的人,都已离开了终南山,出山了。终老南山的人,比较稀少。对此现象,有学人说: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走终南捷径,所以才……。我听了这话,很有些愤怒,虽然,我不应有嗔恨心,但我起码,很感悲哀。这学人,是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了。我倒认为,只是因为,条件恶劣,又加年老体衰,必须下山,或者,已有所悟,已有明了,所以下山。

不过,在此之中,我倒也感应到了一个道理,佛教中说的:只要无心于万物,何惧万物常围绕。是啊,热闹的世界,闹腾的人群,并不是我们天然的敌人。因缘是个交叉联系的因缘,时空是个立体网状的时空,从生到长,我们没有理由要去以身隔绝于人群,隔绝于社会,这无论从理论上看,或从现实中看。隔绝不等于能够自觉,虽然自信。隔绝了,慈悲如何实践?对象又是谁?又如何济世渡众生?隔绝的结果,便是没有了互助。因此,隔绝,也是一种特别形式的自私。这自私,并不异于我见。

这么想来,其实,我是无须为而今的云南香格里拉而欲哭的,雨水还只是雨水,终究不是眼泪。

这在丽江,就得到了验证。

好个丽江,当我第一次到访时,我就被迷住了,尤其那束河古镇。我不知,是我喜爱上了他,还是他喜欢上了我。那里的小河水,不妨碍人流。人流,不妨碍暖阳的柔润。就是水草,也是摇摆的那样漫不经心,自然无意。星夜,有音声浑如天籁,我真的感受到了鸡犬的鸣吠相闻。于是,一住,就是数天,我没有选择。

我的朋友,当你看到此处时,请不要这样理解:我反对高僧的闭关;我否定高僧的面壁。

当年,达摩祖师,因为弘禅的时机未到,便到洞窟面壁,作壁上观,一来去,便是九年。而禅宗泰斗,高僧虚云,不管雄山雌山,山中一闭关,就是数年。他们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隔绝的功夫,与功用。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一点,高僧祖师,隔绝的不仅是身,更关键的是隔绝的是心。闭关闭什么,如是闭身,我们钻进牢狱棺材就可以了,但,岂是这样。因此,壁观或闭关,观的是心,关的也是心,观与关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而不是外在的形象之身——这个所谓的我与自己。

同时,也请朋友,不要如此理解:我要阻断人们追寻桃花源的路,我要拨掉香格里拉存在的根。

香格里拉与桃花源是我一生的梦想,虽然,我还没有幸福地乐居于这无忧的国上。但我,从未停止或放弃过追寻。为了这梦想,曾不畏艰难险阻,不惜奉献牺牲。直至今天,我从未后悔自己对之的追寻。我相信,我会追寻之到永远。只是,曾经,我以为,桃花源一定只在山野,只在花中草中,湖中江中。今天,我才明白,香格里拉也有可能就在城里市区人群。曾经,我也以为,香格里拉,只在远方,只在未来,只是神仙的花园,只在诸佛的乐土,而今,我亦明白,桃花源,有时,就在眼前,就在自己栖身的庭院。

为此,这就告诉我们:居于此地,安于此地,居于此时,乐于此时,因缘于今世的,不要急着要去赶到来世,也不要急着要跨回前世。如你在乡下,悠着,无需绞着脑汁要冲进城里,如你在城里,也不要拼命地要去逃离。如你能有福报富裕的,就富你的裕,如你处于简朴,也无需对别人的豪奢羡慕甚至嫉妒。

身在闹市,心在乡野。

其实——香格里拉,就在我们当下,桃花源,就在我们心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