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没少做,但福报越修越少,为什么?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分呢?

也许,有人不断修福,经常去印经,或者做其它的善事,帮助众生听闻圣贤教诲。可是,境遇仍不是那么顺利,有病的病不见轻,贫穷的依然贫穷,所求的皆不遂愿。于是,便会埋怨上苍不平,为何自己这么利益他人,却还不如那些没行善事的人,便会对佛菩萨不满,认为没有照顾自己。

可是,自己积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自己还不知道,实在是大有人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心?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真正去观察到?

当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特别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靠排斥自己而升了官的人,我们的心里是酸溜溜的?还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别人的喜悦?在为他们祝福?还是忿忿不平?或者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时,是会生气的倒掉,或埋怨饭做得不好呢?还是会时时去感恩种田人的辛苦,卖菜人的辛劳,或是做饭人的用心呢?

在路边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认为他在假装残疾,在行骗;或给他钱的时候,自己有一种看不起他,可怜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为不端,后来生了一场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这就是报应,行恶的人终究是会有恶报的。此时,会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兴灾乐祸之中了呢?

此心,到底是刻薄还是仁厚?我们知不知道呢?可是,应该清楚,在一瞬间看到别人受灾而心中大快的时候,那种兴灾乐祸的念头,已经在折损自己的福报。不管是什么事,起心动念都会起作用,都会折损自己的福报,不是做了才算。这样细细算来,自己的福报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实在是可惜啊!

就像一个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里面倒水,水却一直在流掉。其实,惜福比造福更可贵。在惜福的时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俭。可是,在造福的时候,一味地希望能多—点,再多一点,这颗贪求的心,也许已经使白己更加地堕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积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这个福来的时候,你会享受得很快乐,因为你的心是善的。当只是用钱财来布施,回来的也是钱财,也许你的生活依然会不太舒服,因为你看别人不顺眼。可是,若能反观自己的心,布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悦给别人,你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财富而已。

所以,要让自己幸福一些,还要注意,不要在点点滴滴处折损自己的福分。

作为一个学生,当看到别人的成绩考得很好的时候,会不会妒忌?做同样的生意,看到别人的顾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会不会酸酸的?

或者,离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离婚了,心里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样,稍有安慰。又或者,时常说一些酸寒刻薄的话来刺激别人,贬低别人来显示自己,揭人家的短处,谈别人的过失。这都是我们不够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们的福分。

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别人好。当看到人家有所得,会很不高兴,看到别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受了罪,欢喜得不得了,这都有失仁爱之道,都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而反之,若要从这些平常的细微之处来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为一切众生,那么,你的心是为一切众生,你在与一切众生结善缘。

看到别人好,我们高兴,看到别人不好,我们替他们难过,并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哪怕与自己有过节,也义无反顾去帮助,这就是一颗仁厚之心。

有此心,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福报,量大福就大。若能时时长养我们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尽心尽力,这本身就给我们积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心善,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而非嗔恨指责与辱骂。

当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想让他好,而去指责甚至打骂有缺点的人时,或者写匿名信去告发或无限上纲地诽谤他人,但是自己却认为是在挽救人家时,那不过是你自己的情绪,并非真正有利于对方向善,也会折损自己的福报。

所以,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守护自己的一颗爱心。先做自己的护法,保持自己不造恶,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身边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舒服与自在。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但也不会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钱不是幸福,好多财富丰厚的人心灵并不快乐,仍旧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恶行善,或者心善行恶,苦心积的福还不够折损的,那也太不值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