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真的是逃避生活 苟且偷安吗?


化世俗烦恼我执的情爱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爱

在这物质文明的发达时代,人们感觉不到幸福,反倒对前途感到越发的迷茫和内心的苍白无力,而清净的修行生活则显得稀有难得。出家人,虽走出了小家,却走进了大家;虽已辞亲,但是爱却并没有割断,只是此时的爱已经升华,已从世俗烦恼我执的情爱,转化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爱。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佛陀通过亲身实践,找到了一条离苦得乐的解脱之路,两千多年间,历代祖师大德依照佛陀的传承教诲,行走在这一条解脱之路上,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佛法所面临的挑战与质疑越来越多,修行者所要经受的艰辛与阻碍更加严峻,但是僧人们依然愿意付出一切追随着佛陀与祖师的足迹,亲证那条了生脱死之路。

追随佛陀足迹 亲证解脱之路

有人会说,出家人真自私,自己去找解脱,却让关心他的人受苦。其实并不竟然,僧人们每天在寺院要完成各种修行功课,但是他们在修行时并不是祈求自己一切圆满顺利,而是祈祷苦难众生都能够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力量,面对苦难。祈祷罪恶众生忏除往昔所造诸恶业,痛改前非。我用这种方式为众生奉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让西方的文明力量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和爱,智慧包容

也有人会说,僧人真不孝,抛下双亲不管不顾,在家学佛不是一样吗?儒家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舍离父母,虽然是大不孝,但是舍弃红尘烦恼,却是最大的孝顺。因为通过佛法的力量,不仅可以使现世父母消灾得福,更能让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脱离苦海。“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家修行固然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但对于善根深厚的行者,当宿世因缘成熟时,则更适合出家修行,专心办道。

清净的修行生活愈显稀有

特别在这人心浮躁的时代,有志于此,身体力行者,更值得我们随喜赞叹。对于个人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包容和理解,因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证悟宇宙人生真相,自利并化他。他虽走出了小家,却走进了大家。虽然已辞亲,但是爱却并没有割断,只是此时的爱已经升华,已从世俗烦恼我执的情爱,转化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爱。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越是发达,人类的前途越发迷茫,人的内心越是苍白无力,清净的修行生活越发显得稀有。在喧嚣的商业冲击之下,曾有人慨叹,当念珠变成首饰时 当寺庙变成景点时,当唐卡变成礼品时,当佛像变成艺术品时 当佛经变成心灵鸡汤时,当闻思变成炫耀学术时,当禅定变成减压健身时……还拿什么来捍卫我们的信仰

大德告诫我们,真正的佛弟子,不是念珠的收藏家,不是各大寺庙的旅行家,不是佛经念诵者,禅修爱好者,经论研究者,素食小资主义者,避世的隐居者,俗世的慈善家。而是心的训练者,敬畏因果者,厌倦轮回者,践行菩提者,放下万缘者,修行空性者。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出家僧人的住持,少了修行弘法的僧宝,圣教即衰矣!

珍惜修行弘法的僧宝

有僧宝,就有希望和寄托。有一袭袈裟,便可遮挡红尘万丈;有一双芒鞋,即可踏遍冥阳两界;有一柱檀香,就能使法界蒙熏;有一柄拂尘,便可扫心地尘垢;有一把木鱼,即可令法音宣流;有一盏明灯,就可亮尘世黑暗;有一片禅心,便可了生死无常

菩提本无树,众生有佛心。让我们祈祷诸佛菩萨加持,让每一个佛弟子,都能够圆满此生,纵使在娑婆泪眼中闭关,也不负初心菩提树下的诺言。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