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大脑


脑科学与佛教

苏国辉教授是香港大学何冯月燕基金教授(神经科学)、李嘉诚医学院眼科学系讲座教授、广州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樞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协会发明家院士。在2016佛教英语夏令营中,他给营员们带来的讲座是《脑科学与佛教》。佛教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佛教的教义是对宇宙万物中万事万物的看法,通过修行实践去验证佛教的教义。

爱因斯坦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激光之父Charles Hard Townes 讲:“科学用以理解宇宙万物运作之道,宗教则用以理解宇宙万物的存在意义,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令生命变得丰盛!”

脑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的发育、结构、功能、分子生物、药理和病理学的科学领域,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让我们从具体的脑部基转系统,进一步发现认知、情绪和脑部迥路的关系,从而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影响生活、社会和整个世界。

《脑科学与佛教》演讲内容

苏国辉教授围绕三部分展开演讲,首先介绍神经科学的基本知识,认识脑、保护脑和开发脑;其次是神经科学与佛教整合互补,彼此学习而获得很多共同点,两者皆无法独自探索出心与身的真相。佛教的六境六根六识,影响我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知。最后运用脑科学研究发展慈悲心,验证禅修对大脑的可塑性。

禅修能改变一个人的大脑吗?苏国辉教授通过大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科学的进展有助于相关的精神训练,禅修如行禅和拜忏对脑神经系统的影响;禅修对心理受创伤的脑部迥路进行修复与重建;静坐同时影响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禅修增强免疫力,并影响基因的表现,通过后天注意力的训练,人的交往能力会提高,从而改变整个性格。

凡想过必留下痕迹

脑和心具有极密切的关联

人类在生命科学的领略有两个重大突破,第一个重大突破是基因研究,另一个就是“脑”研究的突破。脑和心具有极密切的关联,几乎影响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佛教的六根六境六识,影响我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从长期累积在脑的资料库,透过电脑从脑波情形分析出影像,当我们内心的情绪起烦恼或恶念时候,首先伤害的是自己,若一直沉迷于某些执著中,就是脑部迥路出现成瘾的现象。让人感觉乐、苦的心念,都是内心微细的潜在种子,相续不断所形成。

一念动一缘起

脑部迥路的运作方式是未来改变最重要的关键。籍由脑部与心念的紧密关联,截断恶念以防恶因,通过培养注意力保护善念和防护内心。过去的分秒成与败已经过去,不要受它影响,而未来还没有到来,最重要是把握“当下”这一秒一念,真实面对它。“一念之间”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正如“水能截舟、亦能覆舟”,构建好一条充满行善、乐施、快乐、慈悲等高贵情绪的脑部迥路,仿佛将人的思想重新重整一次,是改变人生和命运际遇的关键。

通过脑科学研究,持续正念禅修会改变脑部迥路,是思维全新的创造。脑部的其中一个区域“前脑岛”,负责整合情绪性跟认知性的讯号,产生快速的直觉反应。禅修等于把我们成长的过程重整一次,修复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加强的错误连结,改变脑部迥路。同时,通过专注力和同理心的持续训练,脑影像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证实慈悲观训练具有正面的成效。(同理心的训练是指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快乐,包括对自己、亲人、陌生人和冤家进行慈悲观,是完整的慈悲心训练步骤)。

脑与禅修

过去七年,美国WISCONSIN-MADISION大学RichardDavidson和同事们研究西藏喇嘛在禅定和非禅定状态的大脑活动的特徵。 Davidson的早期研究表明那些常有消极情感倾向的人,其大脑右前额皮质区有持续性的神经活动;相反那些有积极情感倾向的人,其大脑左前额皮质区有持续性的神经活动。

在一个善于禅定的资深西藏喇嘛身上,Davidson实验结果表明他左前额脑的活动比以前任何检测的任何人都要多。这个实验上至少可以表明,这位善于禅定的喇嘛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正念禅修对心理受创伤的脑部迥路进行修复与重建, 也会增强免疫力,改善人的身体健康

静坐可能会同时影响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最近Davidson检测了一些来自Wisconsin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志愿者大脑前额皮质活动状态。一组志愿者接受8个星期的静坐训练,另外一组志愿者没有接受训练。所有的参与者都注射了流感疫苗。

到实验结束的时候,那些接受静坐训练的志愿者的大脑活动有明显的改变:大脑左前皮质(快乐脑)神经活动增加。不仅如此,那些接受静坐训练的志愿者对流感的免疫能力也增强。实验结果暗示静坐可能同时影响了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基因是先天已经成就的,但基因的表现可以籍后天学习而改变。研究人员对二百多名小学生进行每周三次的注意力训练,并教导他们向他人表达善意,训练结束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注意力集中,也乐于和人分享,从而改变人的性格。

重组内心的视野

生命犹如长河一般,我们每个人都像在生命长流里的水泡,每一个小水泡从中生起,最后都回归生命的大海中,你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是一样的,佛教中的“四无量心”,即是慈、悲、喜、舍四种对别人没有苦没有怨恨的快乐境界,透过佛教的正念思维的闻思修和在禅坐实修的观察,接受生命无常的自然变化过程,突破对自己的限制,重组内心的视野,改变脑部迥路,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你的人生和命运。

资料来源:

苏国辉教授讲座记录

法鼓佛教学院校长演讲记录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MBSR和脑电图研究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