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夫信者,万物之都会,群力之中枢,古德先圣视为事理具体之总轴也。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信岂可迷之!如人行路,信东为西,在未果决时访问知人指正,正是破除所信之迷,而非破其能信之心也。即按世人论之,则无一不信,而复有迷之甚者。若以世事举其所迷者,则有过恒河沙数之多,不胜枚举,只可综诸理性论之,则可该括一切事端。

凡世界中一切依他起性、不能独立者,皆属迷信;况偏计执性,不知本自平等,竟认因缘和合而生者信为实有,岂非迷信之复甚者乎!以何见之?且论世间万物之生灭,而世人信为实有,竟不知是偏计执信,所迷甚多。且就执迷信有生灭者破之,审察生灭二相不能并立,当有先后之别,可谓先有生乎?先有灭乎?若谓先有生相,再问生相云何先有?必转计之谓先前无之、今始生之,既计先前无之、今始生之,既计先前无之,是无即灭相也,而灭相在先,则不应说先有生相也。若再转谓先有灭相,当复如是破之,亦不能成立。若先若后,既皆不成立,而生灭又不能并立,其迷信有生灭者,其理由安在?岂非任意普偏,妄心计度,执迷不悟,自以为实?故曰:偏计执信,判为迷信,不为过也。

《中观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又云:“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我佛如来教诸弟子,须学无生法忍,方破一切迷惑。故天台二祖北齐大师圆悟中观论所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而世人不悟,迷之甚者即执因缘所生、信为实有,迷之浅者悟因缘即空、自信独得,迷之再浅者悟因缘即空即假、自信以为彻底,岂知皆是迷信,不过迷之深浅不同耳!若破迷至究尽者,圆悟即因缘即空即假即中,此四法本来不即不离、不一不异、非纵非横、无高无下,常自圆融平等,岂可分别或因缘、或空、或假、或中耶?

至此,略破偏计执性之迷信。

复破依他起性之迷,其他无知识之迷信者则不足破之。尝闻知识分子中者,往往嗟叹精神无有寄托之处,此言一发,道出一切迷信之根蒂,透露凡圣之枢机,转迷成悟即在此也。何则?精者,万物之精神;神者,天心之灵慧。赋于人身,谓之知觉(即见闻嗅尝觉知);换言之,精神即知觉也。谛审精神,切不求寄托之处。何则?凡世间一切万物皆是依赖之性,以依赖之性为实在,终成危殆不安。按万物寄托于大地,大地有粉碎之日;大地寄托于虚空,虚空有壅塞之时;虚空寄托于精神之内,而精神知觉本来不生不灭,岂有危殆不安?吾人不信空在觉中,乃知识卑劣,自局之过。

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于此若能转识生信,方见偏真谛理,将破少分迷信。所谓“空生大觉中”者,乃文殊总显灭妄归真,不得已之言,用权巧方便而说,对迷者择轻避重而已。

若以究竟彼除迷信,必须观大地万物虚空,乃至十法界等同是一个知觉,知觉外再无非知觉(一真法界)。无非知觉,对待知觉(如水投水),知觉亦不可得(如以空合空),无得无不得中,亦不泯其大地,乃至十法界等之纤毫(事事无碍)。如是会之,庶可商量破除迷信,而破除迷信者唯佛一人,故可知学佛始能破除迷信也。

或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云何为不得已之言?

答:“空生大觉中”者,乃所说之法;“如海一沤发”者,以喻合法。文殊对示迹之阿难所说,并为后世之学人转深迷而得浅悟也。故说空小觉大,空在觉中,以反其能觉之心,莫随物转,俾知物赖于心,以免其流转五道。

若以究竟言之,在七大文中说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及性空真觉、性觉真空,此言方是色空不二、空觉一如、究竟随智之言也,岂有大小内外之分别耶?故曰: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任何言中,凡有带大小内外对待等义者,皆属偏计;及依他起性,即二乘圣人尚属依他起性,以依俗证真故,虽属依他,然非依赖。依赖者,乃依之相应,不得离故。依他者,依俗修真,为离俗故,故不相应。是故不依他起,方显独立;灭偏计执,本自平等。若果平等独立,始堪称大无畏之精神。此无畏之精神即般若德,独立之行即解脱德,平等之性即法身德,是三德秘藏,乃佛证之。

今世界之高人博士无不提倡平等、独立、大无畏之精神,若不读佛经,焉知真平等、真独立、真大无畏之精微善美耶?由是破人间之迷,生究竟之信,舍佛法,其谁能彻底也?故曰“学佛始能破除迷信”,诚哉斯言!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浅谈“禅定”初修——唐安古寺居士学修心得篇吕军涉足佛教的人,一听到“禅定”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没那个天份。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神秘..

问: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圣号,晚课持大悲咒,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边说到: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