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答: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性。


问: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性。

 慧律法师答:心性上的体悟,就是所谓的不生也不灭。为什么我们讲摩诃般若?为什么我们讲涅槃妙心?涅槃为什么叫做妙心?如果你没有体悟到这颗心的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那么,你就体会不到这个体,我们就没办法真正的起清净的用,也就是说,如果清净的体(涅槃)体会不出来,那么,妙心就没办法妙用。

因此,心性的体悟,对一个人是最为重要的。明心见性,见性才能成佛,明本心见本性,他才能够成佛,这个是成佛的根本。所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不认识这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清净心,那么,我们学法无益的,我们所学的法都是妄想。如果你的法是建立在有,建立在无,完全是在情绪上的执着,还会攻击别人、排斥别人,说别人不对,或者说别人不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没有包容心,虽然你看起来很用功的在念佛、在诵经,可是,心外还是有上下,比如说,我比较高,你比较低,不了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理。

所以,令心无所增减,是真修行人。让我们这颗心无所增也无所减,无来也无去,令心无所住,禅宗里面讲,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你要进入涅槃,就只有这样的办法。有了涅槃心性的体悟,对一个佛弟子来说,就不会受到影响。看到别人的缺点,我的心性并没有任何的增减;别人一直来赞叹我们,我们也不会把尾巴翘起来,心情高亢得好像快升天了,我们的心并没有什么增减;碰到别人来侮辱我们,说我们的坏话,批判我们,攻击我们,我们的心性也没有什么增减,我们也了悟了,一切万法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不实在的。简单讲,如果明心见性,你就不会有情绪的变化,你的心完全是符合圣人的心,圣人的心就是没有增没有减,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一也没有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我们就用圣人的这颗心,不离自性,人皆有之,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