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之益


孝順之益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

現世流布大名稱,未來福報轉無量。”

--《龍樹菩薩說法要偈》

一、孝順父母的意義

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難報經》當中,曾以七種比喻來說明父母恩德深重,難以報答:

(一)肩擔父母,遶須彌山,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二)遭饑饉劫,臠割碎壞,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三)手執利刃,剜眼供佛,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五)百千刀戟,刺於己身,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六)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七)吞熱鐵丸,遍身焦爛,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二、孝順父母的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對父母甘旨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一)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二)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給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三)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

三、孝順父母的果報

(一)現世流布大名稱:孝順父母的人不但孝名遠播,而且因為具有下列特點,所以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讚譽:

1.能進德修業:孝順父母的人為免父母擔憂,必定行事正派,操守嚴謹。

2.能治理家庭: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在家中能以身作則,孝順父母,堪為子孫親眷的榜樣,家庭自然充滿和敬的氣氛。

3.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對於父母能感恩圖報的人,往往能進一步以篤實誠敬的態度對待他人。

4.能盡忠職守:孝順父母的人深恐事業無成,讓父母蒙羞饑餒,所以做任何事都會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實踐孝親感恩的人不但能獲得善名美譽,連諸天也都會為之感動,經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順顏色不相違,一切災難盡消除,諸天擁護常安樂。」中國歷史上因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舉的事蹟也為數不少,古德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孝之極至,就是誠。只要有誠心,無事不辦。

(二)未來福報轉無量:種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經》說: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夠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因為佛陀於無量阿僧祇劫之中,恭敬三寶,孝養父母,所以今世才會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可見孝行感果之殊勝,展轉無有窮盡。

孝順父母,不但今世常為人天之所愛敬,更可為來生種下圓滿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報恩經》說:「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

四、結論

孝順父母不但對個人現在、未來有莫大利益,對於社稷更具有安定作用,如果人人都能孝順父母,乃至做到佛教所說的大孝、至孝,則國富民強,世界安樂是指日可待之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问: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可是,有的书上说定业不可转。请您慈悲为弟子..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大日经卷六)说无相三昧品第二十九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此品说明无相三昧的修行法。◎复次薄伽梵毘卢遮那告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与佛教之地、水、火、风四大种,能造说有相通之处。此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