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智慧,三界的经络都能打通——《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四课


   缘起   

欲提毗卢之正印,深达诸佛之真源,天台法脉,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因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住锡于天台山,故称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仁王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内著名的天台宗法师,曾在天台国清寺追随台宗座主静权大师十年,研习天台教观,深解意趣,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一生以法华之圆顿摄受众生。

2018年,适值智者大师诞辰1480周年之际,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秉悟公上人之教诲,教弘天台,行归净土,与慧日禅寺僧众一百余人共同研习静权法师著述的《天台宗纲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诞辰100周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天台宗纲要》系列视频,溯天台之法脉,忆上人之德海,一起走进佛陀的一代时教!

《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十四课   

第一章、藏教

(五)六即


3、观行即

(2)别相念

(3)总相念

4、相似即

(1)暖位

(2)顶位

(3)忍位

(二)别相念。就是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三)总相念。观身不净,受、心、法,都不净;观受是苦,身、心、法,都是苦;观心无常,身、受、法,都无常;观法无我,身、受、心都无我。这是用一观观四境。还有,观身不净,也是苦、无常、无我;观受是苦,也是不净、无常、无我;观心无常,也是不净、苦、无我;观法无我,也是不净、苦、无常。这是于一境用四观。都叫做总相念。

我们每个人如果这样修,是不是每天都会进步?这本身就是在打扫我们。这个四念处,一观就得净化。我们无量劫来的错误见识太多了,要像拿着刷子一样,不停地正刷、倒刷、竖刷、横刷、上下刷、左右刷、里外刷,这样污垢才能够刷掉。

越是好的修行人,在这些基本功上就越着重。佛的智慧需要我们修吗?佛的智慧不需要我们修的,法性理体就在那里,就像月亮在天空中,再多的障只不过是云而已。修行就是去除垢染。当去掉我们自身分上的烦恼障、所知障、业障,佛果就等在那里,藏、通、别、圆的圣果都等在那里。

我们这当下的身体,实际上是具足如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是具足如来的智慧威力的,不管是化身的、报身的、法身的,实际上都在那里,只不过没有显出来,我们的烦恼、我们的贪瞋痴慢疑,我们的身见、烦恼见障在那里。

所以学佛就是你明白了之后,你要选什么?有的人选大悲报身,广度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实际上是观音菩萨发的愿,是观音菩萨的报身佛的状态。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实际上这是法身的状态。法身什么时候圆满?有地狱是不会圆满的,所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

问曰:何等是总相?何等是别相?
答曰: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有坚相、火为热相。
问曰:四念处空法,皆应观无常、苦、空、无我,何以故身观不净,受观是苦,心观无常,法观无我?

答曰:虽四法皆观无常、苦、空、无我,而众生身中多著净颠倒,受中多著乐颠倒,心中多著常颠倒,法中多著我颠倒;以是故行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相似即。此中分四:(一)暖位,(二)顶位,(三)忍位,(四)世第一位。这四位,是内凡加行位。

(一)暖位

用总相念、别相念的智慧,观察苦、集、灭、道四谛,依稀仿佛见到真谛的道理,伏烦恼,得佛法气分,这叫做暖。用苦、集、灭、道四谛的智慧,修习种种善法,善法积集,依稀仿佛见到真谛的道理,这也叫做暖。


当我们抛弃了不善法、有漏法,思惟着佛法、对治法、善法的时候,就会有善法的功德。行为、语言、思想天天在正确里,你就会越来越好。请问这个“暖”里会不会消业障?会不会增福报?都会的。所以增福增慧、灭罪消灾。不仅你一个人这样,当你在暖位上增长,福报越来越大的时候,你的父母、祖先、所有有缘的众生,也都一起得到利益。

《大般涅槃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夫暖法者即是智慧。何以故?观四谛故,是故名之为十六行,行即是智。善男子,如汝所问,何因缘故名为暖者?善男子,夫暖法者,即是八圣道之火相,故名为暖。善男子,譬如攒火,先有暖气,次有火生,后则烟出;是无漏道亦复如是,暖者即是十六行也,火者即是须陀洹果,烟者即是修道断结。”

迦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暖法,亦是有法,亦是有为。是法报得色界五阴,是故名有。是因缘故复名有为。若是有为,云何能为无漏道相?”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如是暖法虽是有为有法,还能破坏有为有法,是故能为无漏道相。善男子,如人乘马,亦爱亦策;暖心亦尔,爱故受生,厌故观行。是故虽复有法有为,而能与彼正道作相。”

《天台四教仪集注》 谛观法师

明内凡者有四,谓:暖、顶、忍、世第一(此四位为内凡,亦名加行位,又名四善根位)。

(二)顶位

从暖位进修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慧如意足,对于真谛的道理,更加明显;用十六行观,观察苦、集、灭、道四谛,更加分明;譬如人登山顶,观瞻四方,悉皆明了,这叫做顶。

这里还是从四谛法,但这个时候对四谛法的观察就是,所有念头都在法的念头里了,然后再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慧如意足。如意足,就是很坚定地安住在这个法里,不移不摇。

《摩诃止观》 智者大师

正勤是暖位。如意足是顶位。五根是忍位。五力是世第一位。八正是见谛位。七觉是修道位。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须陀洹若智若果,皆是菩萨无生法忍。四正勤、四如意足,虽各各别位,皆在四念处中。慧多故,名四念处;精进多故,名四正勤;定多故,名四如意足。

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

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

(三)忍位

从顶位再进一步,得信、进、念、定、慧五善根,对于真谛的道理,愈加明显,烦恼的势力,愈加削弱,对于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忍可于心,这叫做忍。

这个四圣谛,就一直贯穿着整个三十七道品。在忆念四圣谛的时候,我们的福报智慧就会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四如意足、五根又会增进上来。

当佛陀在讲这个法的时候,因为非常精准地对治着众生的根性在讲,所以随着佛陀的讲法,众生心开意解,就可以证须陀洹果。不同的众生,听的也是不同的。有的听的是意思,有的听的是佛的悲愿,有的见到佛的法身,所以同样一场法会,受用各不相同,“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用四谛的真理、四谛的智慧,把整个三界的经络都打通。不仅我们的气会淤塞、我们的智慧会淤塞,我们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认知也会淤塞。

我们这个生命,实际上就是三界的缩影。我们要出三界,三界在哪儿?实际上三界就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的生命当下就有欲界、色界、无色界。

当我们以四谛法来观的时候,观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细,细到三界都在这个四谛的真理下,知它的苦、断它的集、修这个道,然后时时地以佛智灭二十五有。

对于凡夫来说,四谛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名相;但对于修行人来说,四谛就已经成为佛陀的真理,越来越变成我们的血液、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生命的本质。当四谛越来越变成本质,当道谛发生作用的时候,它实际上就在灭苦、断集了。

所以当我们用四谛法的智慧来思惟三界,我们的生命会越来越暖,然后达到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再经几个刹那,就可以证须陀洹果。

实际上这个时候,三界还是在你的生命里,你打破了生命中三界的虚妄的相。所以说简单也是很简单的,不离法座,在正念当中,就有可能从三界中出离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共僧叡译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法眼知,是人随信行,是人随法行,是人无相行,是人行空解脱门,是人行无相解脱门,是人行无作解脱门得五根,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得解脱智故断三结——有我见、疑、戒取,是人名须陀洹。”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须陀洹、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乃至诸阿罗汉、阿罗汉果、诸辟支佛、辟支佛道、诸菩萨摩诃萨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是学成。”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月明天心文化传播

月明天心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月明天心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月明天心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月明天心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