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你手机接收的佛教讯息


每一个新的一天

都是一个改变你自己的机会。

愿我们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都能忆念上师三宝,

并应用佛法智慧;

愿我们通过转变自心和见地, 

可以将工作转化为

有意义的利他之举;

愿我们通过转变自心和见地,

对治我慢和对他人之偏见。


         --- 至尊善知识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

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学习善法…”

不要这样糊弄自己,

应该在想到任何善念时,

哪怕是极微小的,

也要马上立刻做,

培养好自己利他的思想和行为。

不能等下去,

也许你以后有了这个想法

但却没有机会做了!


           --- 至尊善知识

《学佛 及时》

学佛要趁早,不适合拖。
很多认为现在太忙,等老了,
退休了,不工作了,
在专心学,这话其实欠缺思考。

第一,年龄大起来,身体、
精力退化,学佛更吃力。
因你的各种老的状态,很难。

第二,谁又有把握不是随时面对死亡,
一个呼吸不顺之间,一个意外,
因交通工具的灾祸,
地震火灾等大自然灾祸等等,
生命可能随时结束,很无常。
佛经里常比喻,
寿命害多即无常, 
犹如水泡为风吹 。

断除懈怠,
积极吧,
时间总能挤出来。

我们在见智慧本面的时候,是无为的,不费力的。好比你想妈妈的时候,脑子里自然会浮现妈妈的样子,根本不需要去推理。

但对胜观还未现前的人,想为他描述真相就比较费力。所以我们到社会上面对普罗大众时,总要尽量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一点一点地引导大家认知圣贤之心。

我们普通人实际上很容易学佛,很容易信仰传统文化。因为这个世界上,你占的份额越多,参与度越高,越难置身其外。信仰是需要人有心灵空间的,人如果物欲太多,心灵空间往往是拥挤的,甚至由不得自己。

我们每天以微信的方式,制作心灵的法宴第一时间送达大家的手机,也是希望以大众最熟悉的方式为每位有缘人带去身心的滋养。你手机里那么多的微信号,那么多公众号,其中有一个是来自三宝的,里面的内容是关于佛教的讯息的,这个公众号跟其他的还是一样吗?

佛教微信平台的存在,是为了让你能在娑婆世界看见佛法的绿洲,让你在解脱路上有修行的伴侣,让你知道三宝从来没有离开你。

当一则关于佛法的微信发到你手机上,你接收了,点开了,浏览了一下,然后呢?你的感恩心有没有生起?殷重心有没有生起?虔诚心有没有生起?你买了机票,克服种种困难来到圣地,如果没生起这样的心你会觉得缺少了什么。一样的,佛法到了你家里,在你手机上呈现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心,所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


孔子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苏格拉底也说,我越学习越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愚痴,知道自己业障重,这也是一种本质的进步,是修行非常重要的标志。没有这种认知,你的惭愧心无从生起,感恩心、殷重心、虔诚心更是无从谈起。

我们现在实际是两重身份,一个是凡夫轮回的身份,一个是追求解脱,想要不生不灭的身份,这个身份里我们有一个法名,一个莲花标名。但轮回的我想修出一个不生不灭的我,这不是简单的事。

我做居士时,一位老师曾引用祖师的话跟我讲,修行就是让熟悉的轮回越来越陌生,让陌生的修行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娴熟。

修行是大丈夫行为,非王侯将相之所能为。我们学佛皈依后,不论男女都互称“师兄”,是师兄而不是师姐、师妹,为什么?因为“师兄”充满了一种向上的阳刚之气,一种勃勃的生机。修行人是要有这种生机的。


微信也好,寺庙也好,是希望成为众生修行路上断除轮回的最佳助缘,成为众生无边苦海里的一座岛屿,病痛之中的一碗良药。


希望通过这种方便,众生能与佛结缘,种下善因,始终保持修行的生机,早日得见智慧本面。

--- 节选自2021年三参法师开示

你每一天的清净,

都有不平凡的意义

生活在清净里其实是很享受的,一个人能知道清净,能选择清净,也是很高贵的。但这先要能感受到,感受得到才有选择——选择清净还是选择浊染。如果连什么是浊染都不知道,就不会避浊染之过患,也就不能选择清净所带来的加持。

这就叫“道心惟微”。修行人必须要很细心地去感知这种微妙的差异。

一个清净的人,他在这个世界就像空气净化器一样,净化着世间的业力。悟公上人一生清净修行,功德巍巍,静慧老和尚也是如此。老和尚眼睛黑黑的,眼窝很深,人很清矍,从他身上,你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种道骨。乃至像这样的很多老和尚,这样清净的人,在这个娑婆世界要承担多少众生的业力!所以一看到静慧老和尚,我就会流泪。

作为佛弟子,我们也要发起大乘心,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我们,也把自己的清净供养给法界一切如母有情。

这每一次的回向,其实都会有不可思议的结果。

很多众生,或许就能够因此终结轮回。所以佛法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每一天我们清清净净,这清净的功德就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大家要找到这种信心。每天这样生活,看上去平淡无味,实际上很有意义。

选择了一条清净之道,就必然会产生它的妙果。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藏传佛教史上的两位汉族头等格西


莲师伏藏 之 般若法眼


『信佛与学佛的区别 』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宁玛巴

藏传佛教宁玛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宁玛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宁玛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宁玛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